机电商会通讯第203期
2025-07-02 11:16:03

   

三花出席ISO国际会议,推动制冷行业标准化发展

       5月12日至15日,第17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冷与空调技术委员会(ISO/TC86)全体大会及制冷压缩机的测试与评定(ISO/TC 86/SC4)分技术委员会会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主办,开利全球总部承办,汇聚了ISO/TC 86的多个成员国家的51位代表。三花控股集团首席科学家黄宁杰博士与三花研究院副院长高强博士作为SAC(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代表团成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在本次ISO/TC 86全体大会上,黄宁杰博士以SAC代表的身份,正式向ISO/TC 86技术委员会提出了设立“制冷系统核心部件的测试与评定”分技术委员会(subcommittee)的提案,并提出由三花控股集团担任该新分技术委员会的执行主任单位的提议。同时,黄博士同步提交了电子膨胀阀国际标准的立项建议。

       在提案陈述中,黄博士基于详实的研究数据和行业趋势,系统阐述了该分技术委员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明确指出当前国际标准体系在制冷系统关键部件领域存在的空白与迫切需求。其发言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经充分审议,在本届ISO/TC 86大会上,形成正式决议,将就设立“制冷系统核心部件的测试与评定”分技术委员会事宜启动P成员国投票程序,以进一步明确未来方向。

       作为提案发起方的三花,在制冷核心部件领域(如电子膨胀阀、换热器等)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与全球市场竞争力。本次提案,不仅是三花从国际标准“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型的重要尝试,更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全球标准化进程中的担当。设立该分技术委员会将推动三花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统一全球市场对核心部件性能、安全性及能效的评估规范,增强客户对三花产品的信任度与市场采纳率,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卧龙浮动平台25MW燃气轮发电机通过用户见证试验

       日前,卧龙集团自主研发的25MW浮动平台燃气轮发电机成功通过用户见证试验。

       面对深海高湿、高盐雾、动态倾斜等极端环境,该产品以98%实测效率、IP56高防护等级、超低振动温升等硬核性能,全面超越设计指标。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打破国外对大功率深海特种电机的长期垄断,更彰显卧龙以技术创新赋能国家深海战略的硬实力。

       卧龙25MW燃气轮发电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在深海领域的技术积累与突破。面对深海风电、氢能开发等新兴应用场景的发展机遇,卧龙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在高端装备领域持续探索与创新,助力国家能源安全与海洋强国战略。

 

东华链条荣登工程机械零部件供应商“双百强”榜单

      5月16日,在“2025全球工程机械50强峰会长沙论坛”上,“2025全球工程机械零部件供应商100强”“2025中国工程机械零部件供应商100 强”两大权威榜单隆重揭晓。东华链条凭借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多年努力耕耘,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服务,荣登“双百强”榜单。东华输送链事业部总经理汪昌宏上台领奖。

      东华链条深耕链传动行业30多年,一直为全球各大工程机械头部企业及知名企业提供全系列链条产品。广泛配套平地机、滑移装载机、筑路机械、混凝土机械、矿山机械、叉车等细分领域,多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工程机械设备主机配套商和世界500强TOP客户的“优秀供应商”。

 

天通高性能5G压电晶片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

       近日,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面向5G通讯的高性能压电晶片制备与应用技术”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在海宁成功召开。由叶志镇院士领衔的鉴定专家委员会在听取项目开发工作总结、检验报告、科技查新报告及用户使用报告,并审查相关技术资料、实地察看样品后,经质询与深入讨论,一致认定:该成果在压电晶体制备、晶片加工等核心环节实现了重要创新,成功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G通讯作为国家新基建的战略基石,其射频前端器件的自主可控直接关系到产业链安全。高性能钽酸锂、铌酸锂压电晶片是制造5G滤波器的核心基础材料,技术门槛高,长期以来被国外巨头垄断,是我国产业链的“卡脖子”环节。为打破这一局面,天通自2016年战略布局该领域,携手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产业链伙伴,历经多年持续技术攻关,在晶体生长、晶片加工、专用装备与工艺等关键环节取得系列重大突破,构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目前,天通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钽酸锂和铌酸锂压电晶体材料制造商,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首位。

       天通作为工信部“移动终端用射频滤波器产业链‘一条龙’应用示范单位”,通过该项目进一步深化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国产5G射频滤波器的自主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支撑,成功实现了高端压电晶片的进口替代。

 

万丰飞机蝉联“2025世界独角兽企业”

       6月19日,“2025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举行,现场重磅发布《世界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凭借卓越的飞机制造技术、领先的科技创新实力、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潜力无限的市场前景,万丰飞机再度蝉联“2025世界独角兽企业”。此前,万丰飞机已连续3次获评该奖项。

       本次大会由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长城战略咨询协办。作为中国率先研究和发布“独角兽企业”榜单的新经济智库,长城战略咨询在此次发布的《发展报告》中指出,独角兽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代表,以指数级成长、颠覆性创新等特征,成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成为衡量区域创新生态活跃度的核心指标。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入演进,独角兽企业正加速成为引领产业发展新趋势、重塑全球科技新格局的关键力量。

 

国内首家!德创环保成为中船 711 所与韩国 NANO定点合作检测机构

      近日,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与韩国NANO公司定点合作的国内船舶SCR催化剂检测单位,成功完成某海外大型集装箱船SCR催化剂的全面检测与性能论证。此次检测严格遵循国际海事组织(IMO)Tier III排放标准,并全程接受韩国船级社(KR)及海外船东代表的现场见证,标志着中国船舶环保技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也彰显了德创环保SCR催化剂检测机构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

 

贝盛荣膺2025上海SNEC双项国际殊荣

       近日,第十八届SNEC PV+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圆满收官,贝盛控股凭借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产品技术突破实践中的出色表现,接连斩获“全球新能源ESG百强榜”、2025 SNEC PV+展“十大亮点吉瓦级金奖”两项荣誉。

       作为推动战略落地的核心技术载体,贝盛创新推出智能光伏组件解决方案,并在2025 SNEC PV+展上荣获“十大亮点吉瓦级金奖”。该产品从用户视角出发,在组件技术、智能控制、高安全冗余等方面全面突破,进一步丰富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效解决方案,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

京马电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签署合作意向书

       近日,京马电机有限公司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在桐乡正式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围绕京马电机的海外生产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创新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京马电机成为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嘉兴地区的第二家非上市合作企业。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京马电机在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根据合作意向书,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将为京马电机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包括出口信贷、贸易融资、项目贷款等,助力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双方还将在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京马电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在支持企业 “走出去”、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双方将携手共进,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电机制造业“出海”贡献力量。

 

《不锈钢水龙头》国家标准起草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浙江召开

       6月16日,《不锈钢水龙头》国家标准起草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浙江台州召开。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专职副理事长柳润峰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台州响洲卫浴有限公司、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柳润峰主持。

       会上,台州响洲卫浴有限公司董事长卓阿国作为东道主欢迎了各位专家的到来,并预祝工作会议圆满成功。

       柳润峰向参会代表说明了标准化工作的整体要求,介绍了五金制品行业的行业现状、开展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国际标准工作,对行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重点强调了不锈钢水龙头产品近些年来不断发展,满足了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本次修订要保证标准的适用性、前瞻性。同时对起草组提出要求,在修订过程中,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导思想,站在行业的高度严把质量关,准确地把握相关技术指标的范围和水平,为行业发展、消费者使用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在修订过程中尽量不换人,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修订工作。

       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高工杨志雄对标准的编制说明进行了介绍,与会专家站在行业高度,从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对标准草案进行了讨论。

       本次会议对《不锈钢水龙头》标准的修订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下一步,起草组将按照参会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尽快形成会后稿,保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标准的修订任务。

 

浙江启动《轴承套圈磨前件绿色制造指南》团体标准制定 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6月10日,“绿色制造——轴承套圈磨前件制造指南”团体标准立项及启动研讨会在浙江省常山县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浙江省电机动力技术学会牵头,联合浙江理工大学常山研究院、常山县科学技术协会、常山县轴承行业协会以及浙江赛赛轴承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标志着该省在推动轴承行业绿色化、标准化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背景与意义:标准助力绿色转型

       轴承作为装备制造中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机设备的运行效率与使用寿命。而轴承套圈的磨前加工环节是整个制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前置工序,对最终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

       随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市场对轴承产品在精度、耐用性和稳定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传统制造方式面临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等问题,如何实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此形势下,制定一套针对轴承套圈磨前件制造过程的绿色制造标准,不仅有助于规范生产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一致性,也为行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施路径。

       会议成果:明确方向与分工

       会上,各参与单位围绕标准草案的框架结构、关键技术指标、环保要求等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并就标准适用范围、术语定义、工艺流程优化、能耗与排放控制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

       会议明确了标准制定的基本方向: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理念,结合当前制造工艺现状,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技术规范与评价体系。同时,各方还就后续调研、数据采集、条文起草等工作进行了任务分工,为标准的高质量推进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打造区域标准示范样板

       此次团体标准的制定不仅是浙江省轴承行业迈向绿色制造的重要实践,也有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模式,为全国同类产业提供参考。通过标准引领,进一步提升区域轴承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向绿色、智能、高效方向转型升级。

 

两项汽车轴承新标准发布聚焦新能源电机与发动机关键部件

       5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公告(2025年第7号),批准并对外发布了共计1128项新的行业标准及9项外文翻译版。这些标准将为我国多个制造业领域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质量依据。

  在这批标准中,涉及滚动轴承领域的共有两项,分别针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轴承以及传统燃油车发动机中的张紧轮和惰轮轴承系统。两项标准均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汽车零部件标准化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标准一:《滚动轴承 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轴承》

  该标准编号为 JB/T 15046-2025,专门面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中的关键传动部件——驱动电机所使用的球轴承。其内容涵盖了产品的型号命名规则、外形尺寸规格、结构设计形式、性能参数设定等多个方面。

  同时,该标准还明确了产品出厂前应执行的检测流程、检验项目、标识方式、防锈处理、包装运输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适用对象为 dm•n 值不低于 70000 mm·r/min 的高速球轴承,这类轴承通常用于高转速、高温、高振动等复杂工况环境,对材料稳定性、疲劳寿命和润滑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标准的出台有助于提升国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核心部件的技术水平,推动整车性能提升,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标准二:《滚动轴承 汽车发动机张紧轮与惰轮轴承及其组件》

  标准编号为 JB/T 10859-2025,是对原有2008版标准的全面修订升级。该标准适用于汽车发动机内部用于皮带传动系统的张紧轮轴承和惰轮轴承,以及由轴承与其他部件组成的集成单元。

  新版标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产品分类、技术指标、测试方法等内容,并强化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成品检测、标志打印、防护包装等环节。

  随着发动机技术向高效节能方向发展,此类轴承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成为影响整机性能的重要因素。该标准的更新有助于提升国内相关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一致性,满足主机厂日益严格的配套需求。

  行业意义:标准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此次发布的多项行业标准中,汽车轴承相关标准的更新体现了国家对关键基础件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通过建立科学、统一的技术规范体系,不仅有助于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也有利于推动上下游协同创新,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未来,随着更多细分领域标准的陆续完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具备更强的技术支撑和发展基础。

 

ISO发布两项我国牵头制定的制冷压缩机国际标准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制冷压缩机国际标准《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离心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填补了该领域国际标准空白,标志着全球制冷压缩机产业迈入规范化、标准化的新阶段。

  根据国际能源署报告,制冷设备用电量占全球用电量高达17%,节能潜力巨大。两项标准涵盖了制冷压缩机的额定评价工况、性能运行要求、额定性能能效评价、允差要求、运行可靠性及发布数据要求等多个关键维度,适用于空调、冰箱、热泵热水器、除湿机、数据中心离心冷水机组等多种产品的压缩机,其发布顺应了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为全球制冷压缩机行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国际方案”。

 

手持订单情况良好 中国低压电器出口有望突破225亿美元

  日前,中国低压电器行业龙头企业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2024年度报告》,报告中提到,正泰电器在欧洲核心市场保持低压元器件渠道业务稳定增长,促进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等南欧国家的快速发展,并构建德法国家新增长曲线;在亚太成长市场,以新加坡为中心,实现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菲律宾东盟经济圈业务的快速增长;在西亚非新兴市场,紧抓海湾国家发展动能,打造沙特和迪拜双总部驱动。这些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正泰电器在全球市场中的灵活应对和积极开拓。

  不只正泰电器,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低压电器企业加快了多元化布局海外业务的步伐,他们的积极拓展也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低压电器出口实现稳步增长。数据显示,前4个月,中国低压电器行业出口额达78.2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目前,中国低压电器行业出口市场呈现出'新兴市场崛起'与'传统市场分化'的双重特征。"中国机电商会低压电器分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受益于近年来中越贸易关系的稳健发展、越南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低压电器对越南市场出口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前4个月中国低压电器对越南出口金额为7.4亿美元,同比增长40%。另外,中国低压电器对印度、墨西哥、泰国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传统市场则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目前,美国是中国低压电器出口的第二大市场,主要出口产品涵盖插头及插座、开关、接插件等。但在中美贸易局势紧张的影响下,未来中国低压电器对美国出口或有波动。不过,在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市场的举措下,关税调整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料将可控。此外,中国低压电器对德国、日本等市场出口呈现基本持平或下降走势,市场活力不足。"上述负责人表示。

  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今年以来,占据中国低压电器出口半壁江山的接插件出口呈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在智能化产品需求增长的推动下,自动断路器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前4个月,接插件出口3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9%,越南、美国等为主要出口目的地;自动断路器出口5.3亿美元,同比增长14.8%,俄罗斯、巴西、新加坡、土耳其、英国、越南等为主要出口目的地;漏电保护器等其他电路保护装置出口3.2亿美元,同比增长4.2%,美国、越南、印度为主要出口目的地。

  当前,中美贸易局势紧张,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给中国低压电器行业出口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然而,中国低压电器企业并未退缩,而是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应对。"部分企业通过与客户协商分担成本的策略,暂时缓解了关税压力。也有部分企业依托自身产品技术优势,短期内在稳住美国市场客户的同时,积极研发新产品、拓展海外新市场,多条腿走路拓宽海外业务。"上述负责人表示。

  展望未来,智能化与绿色化将成为中国低压电器行业发展的两大重要方向,新兴市场拓展也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多元化布局的重要策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预计,2025年全年低压电器行业出口额将突破22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5%。二季度和三季度中国低压电器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在10%~13%的区间。"目前,企业手持订单情况良好,特别是新兴市场订单增长明显,这将为中国低压电器全年出口增长奠定基础。"上述负责人表示。

 

《锂离子电池编码规则》国家标准发布新生产电池将有唯一身份编码

  为加强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与质量管理,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锂离子电池编码规则》(GB/T 45565—2025),并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赋予每个新生产电池产品唯一身份编码,适用范围覆盖从单体电池到电池系统的全层级产品。通过“一池一码”可以实现从生产端到回收端的全生命周期流程管控,为产品溯源和行业监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将组织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标准的推广与应用,加快推进锂电池标准体系相关标准的有效衔接与协调统一,筑牢锂电池产品安全生产底座。

 

政策暖风频吹 机器人产业迎强劲动能

  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开跑的余温尚存,5月25日,《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又在杭州拉开帷幕。这些赛事以生动直观的形式推动机器人产业走进公众视野,还通过实战竞技的方式,全面地考验了机器人在运动性能、智能决策、人机交互等多个关键领域的技术成熟度与应用可行性。

  今年以来,各行业的智能化升级需求、国家对设备更新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加速了机器人产品的市场渗透,“机器人产量”在多地统计部门“一季报”中高频出现。其中,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城市一季度机器人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部分细分领域增速实现三位数增长。

  政策利好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近年来,中央财政和地方专项政策如贴息贷款、税收优惠等积极向智能制造、绿色生产等领域倾斜,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直接受益于这一政策导向。

  地方层面,各地积极推动机器人落地应用。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密集带长期面临劳动力成本攀升与结构性用工荒等问题,对设备更新有较为强烈的需求,工业机器人如焊接、装配机器人等,成为了企业提质增效的必选项。截至目前,长三角已构建起覆盖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生产与系统集成的全域产业生态,协同效应显著,推动区域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领域,汽车制造业的产业规模与技术革新持续推动着机器人市场的繁荣。在长三角这一经济活跃区域,密集分布着大量汽车制造产业公司,这些企业不仅在传统燃油车生产中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以提升自动化水平与生产效率,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探索。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与科技的飞速发展,锂电池、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以及3C电子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这些行业对生产精度、效率及灵活性的高要求,促使工业机器人在其生产流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从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制造,到中游的机器人本体生产,再到下游的系统集成与应用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不仅提升了上述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加速了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