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商会通讯第200期
2025-04-07 11:04:56

     

天通控股:“零的突破”!中国主导修订的首项压电频率元器件国际标准IEC 62276: 2025正式发布

       3月7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IEC 62276:2025 《声表面波器件用单晶晶片 规范与测量方法》(Single crystal wafers for 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 device applications-Specifications and measuring methods)。

       此项目由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国内项目团队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福建晶安光电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北京石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泰美克晶体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内优秀企业、组织及科研院所共同完成。该标准结合行业需求及发展趋势,对声表面波(SAW)器件用单晶晶片LTV、PLTV、透过率、明度和色差等相关重要技术要求和相应测量方法等多项技术内容进行了修订,以适应当前智能终端时代对声表面波器件用单晶晶片的需求。

       该标准是中国主导修订的首个压电频率元器件国际标准,也是我国声表面波(SAW)器件行业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尝试,实现了中国主导承担本领域国际标准项目“零”的突破。该标准的成功发布对天通股份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该标准,公司能够更加系统地提升声表面波(SAW)器件用单晶晶片的质量管控水平,不仅有助于优化产品性能参数、增强产品稳定性,更能有效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促进公司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万丰集团荣膺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生态伙伴奖

       近日,以“和合生态 共赢共生”为主题的2025汽车供应链新生态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揭晓全球汽车供应链生态伙伴奖项名单,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荣膺“品质领航生态伙伴奖”。

       汽车供应链新生态大会由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指导,《中国汽车报》社主办,整零企业代表、行业专家与学者集聚一堂,围绕汽车供应链的转型升级、协同共赢、绿色发展、政策与法规、出海等热点主题,共同探讨汽车供应链的未来发展趋势。

 

卧龙储能与Enapter深化合作,打造“制氢储能+电池储能”混合储能新标杆

       3月12日,卧龙储能与全球氢能技术领军企业Enapter在浙江上虞举行战略合作深化签约仪式,宣布双方将围绕“制氢储能+电池储能”展开深度协同,打造新型混合储能系统,助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卧龙控股集团执行总裁、卧龙储能董事长王希全先生与Enapter董事长Jurgen先生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卧龙集团和Enapter公司在绿色能源技术方面一直保持了良好合作关系,双方自去年4月份成立氢能合资公司以来在制氢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发布了中国首套兆瓦级AEM制氢设备并取得了大量制氢设备订单,体现出了卧龙集团与Enapter1+1>2的效果。

       下一步双方将成立专项技术团队,攻关绿氢降本增效与规模化应用,推动混合储能系统在钢铁、化工等高碳行业落地,探索风光储氢一体化应用体系,助力卧龙集团“十五五”千亿目标实现。

 

横店东磁获中国户用和工商业光储充行业年度组件产品奖

       3月4日,横店东磁凭借Infinity RT系列组件荣膺“第七届中国户用和工商业光储充行业年度组件产品奖”。

       横店东磁Infinity RT系列组件针对户用与工商业光伏项目在组件需求上的显著差异,依托自主研发的N型高效电池技术及N型智造工艺体系,在发电效率、安全性能与场景适配性上实现突破。通过轻量化结构与灵活安装方案,该组件可高效匹配复杂屋顶环境,充分挖掘闲置空间价值,同时满足建筑安全标准与长期稳定发电需求。

 

诺力集团荣获ISO 56005《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三级证书

       近日,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ISO 56005:2020)》国际标准评价,荣获 ISO 56005《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三级等级证书,成为国内叉车行业第一家获得该认证的企业,也是湖州市首家获ISO 56005(3级)认证,长兴县第一家获得ISO 56005认证的企业。

       诺力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布局和保护,多次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浙江省雄鹰企业等荣誉,企业研发和工艺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盛洋科技AI智能高速铜缆日产500公里第二季末预计日产1000公里

       日前,盛洋科技参加了“华东800G产业链推进技术研讨会”。该论坛由线缆行业朋友圈主办,旨在加速推进224Gbps高频高速通信时代的产业化进程,引领新一代互连技术革命并驱动线束连接器产业价值链重构拉开了序幕,聚焦224Gbps传输标准下的材料创新与设备演进,系统解析高速互连传输系统的核心瓶颈及破局路径。

       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全球600余家线束连接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800余名行业代表,涵盖从800G产业链的基础材料供应商到线束制造商的完整生态体系。通过构建“技术标准-制造工艺-应用验证”三位一体的对话平台,与会各方就高速互连系统的新技术难题展开讨论,标志着我国高频高速产业链正式进入协同创新的新纪元。

       盛洋科技表示,目前公司AI智能高速铜缆已具备日产500公里的产能,预计通过技术提升和产能扩充准备后,第二季末可实现日产1000公里的预期目标,为满足即将到来的800G市场需求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据悉,通过持续数月的设备升级与产能优化,盛洋科技已跻身国内AI智能高速铜缆领域成熟供应商之列。

 

贝盛控股荣膺2024年度领跑中国可再生能源“光伏百强”奖项

       3月12日至14日,第十二届中国(江苏)国际新型光伏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在同期举行的领跑中国可再生能源“光伏百强”颁奖典礼上,贝盛控股凭借卓越的综合实力荣膺“2024年度领跑中国可再生能源优秀光伏电池/组件企业”。

       本次大会以“以「创」应变,破局共「赢」”为主题,聚焦光伏技术突破、市场趋势、政策导向等多个领域,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企业超四百名代表参会,共同探讨光伏产业技术革新、市场趋势及全球化发展路径。大会特别设立的“光伏百强”奖,旨在表彰过去一年中在光伏领域取得成就的企业,激励行业持续创新与进步。

 

Raipur项目盛大启航,德创环保再谱印度环保能源新篇章

       近期,德创环保印度Raipur 2×800MW 超超临界机组FGD环保项目开工仪式在项目现场隆重举行。该项目作为印度环保能源领域的重点工程,标志着印度在环保能源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对推动当地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工仪式现场,德创环保与Adani集团高层领导共同出席,双方就深化合作、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达成共识。

       作为项目的核心环保设施,FGD环保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脱硫技术,建成后将有效降低烟气污染物排放,显著提升环保效能。Raipur项目严格遵循印度最新环保政策要求,在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中贯彻节能减排理念,采用高效清洁技术,致力于打造绿色环保型发电示范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区域电力供应能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

       德创环保作为Raipur项目的EPC总包方,始终秉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自身在环保技术研发和工程实施方面的专业优势,为项目提供高标准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萧山铸“吉链”“智”造汽车零部件集群

      “作为兆丰重要的主机客户,吉利为兆丰产品的优化提升,企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期待未来吉利与兆丰更深的合作机会,为萧山发展做贡献。”在日前举行的2025“萧链未来·优品优销”活动暨汽车零部件领域吉利专场对接会上,6位萧山企业家展示了未来与吉利合作的热情与信心。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萧山工业经济的一张“金名片”,已形成“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核心部件—轻量化材料”的全链条布局,拥有着良好的产业生态。此次萧山与吉利汽车携手同行,将共筑创新链、共赢产业链、共享生态链,让萧山汽车零部件产业蓬勃生长。

       从吉利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园落地起势,到极氪杭州总部在钱江世纪城屹立潮头,再到吉利技术持续赋能推动萧山本土企业由传统零部件制造商向新能源与智能驾驶领域的“隐形冠军”转型,吉利与萧山“打造世界级汽车零部件集群”的目标同频共振。

       从数据来看:萧山21家企业为吉利配套零部件,覆盖平台架构、智能化、上车体三大系统涉及吉利全部18个零部件品类中15个品类,近3年吉利采购额实现了5倍增长。

       会上,吉利汽车发布了供应链需求清单,涵盖智能化、车身架构、动力电池、热管理等前沿领域,并与萧山汽车工业协会签订了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为扩大合作、共享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吉利有需求,萧山有土壤。

       从产业集群来看,萧山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了以智能底盘为核心,覆盖三电系统、感知通信等多领域的产业生态。此外,万向节、驱动轴、制动器、轮毂单元等智能底盘关键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从企业生态来看,萧山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400余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形成了龙头引领、大中小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尤其在创新驱动方面,萧山汽车零部件企业近3年研发投入年均增速为4.0%,其中感知通信决策系统和三电领域研发占比超过10%。

       从转型升级来看,行业已有兆丰机电、万向精工、中国重汽杭发公司等9家企业入选省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体系,并涌现出了杭州友成机工、宏骏汽车零部件等一批数字化改造样板企业。在进军新赛道方面,基于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和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同源性,全区已有2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布局或计划布局行星滚柱丝杠、灵巧手、关节模组、精密减速机、传感器等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

      当萧企参与融入吉利供应链体系中,“吉利基因”与“萧山土壤”深度融合,将共同探索“整零协同”新模式,打造“整车+零部件+场景应用”一体化生态圈。

 

数智赋能 助企登高 绍兴出台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

       近期,绍兴市近期出台了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方案,明确目标至2030年,全面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2.0的全覆盖。

       该行动方案提出,绍兴将高标准完成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任务。截至2026年10月,将圆满完成纺织印染、汽车零部件(结构件)两大细分行业内563家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工程,深入引领这两大行业的中小企业实现深度转型,奋力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城市。

       近年来,绍兴持续加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分行业、分阶段地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改造范围已涵盖33个细分领域,累计完成1.0级改造的规上企业数量达到4300余家。其中,柯桥纺织、上虞电机、诸暨袜业、嵊州厨具、新昌轴承等5个细分行业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省级试点,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并累计获得省级财政资金奖励2500万元。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绍兴将深化拓展浙江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县域试点的“一业一策”经验,聚焦全市“10+2”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精准确定拟改造的细分行业,分步骤、全面地推进改造工作。

       当前,绍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形成“生产线—示范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阶梯式培育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数字技术,分行业、分场景地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案例。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绍兴将鼓励企业对接行业龙头、链主企业等,着力打造一批省级“未来工厂”(卓越级智能工厂)和领航级智能工厂。至2027年,各区、县(市)及滨海新区将各自培育形成至少1家省级“未来工厂”,全市累计数量将达到10家。

       去年,绍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居全省前列,同时还成功入围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绍兴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紧抓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的机遇,积极引导和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

 

浙江三大造船指标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

      日前,从省经信厅获悉,2024年浙江三大造船指标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完工船舶565.8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35.9%;新接船舶订单量1169.1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57.5%;手持订单量1819.6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59.7%。三大造船指标占全国份额分别为11.7%、10.3%、8.7%。

  近年来,浙江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2024年,船舶工业总产值达614.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从细分行业看,船舶制造实现产值3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0%;船舶修理实现产值1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稳居全国第一;船舶配套出口产值连续6年稳步增长;海工装备产值连续第3年保持翻倍增势,比上年增长119.2%。

  从地区发展看,舟山作为全省主要造船地区,造船主要指标对全省的贡献率达到67%;台州和宁波地区船企新承接订单量创201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领先于全省增幅。

  船舶工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去年,浙江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对全省船舶主要经济指标贡献率超81%。其中普陀、定海两个核心区贡献占比达71.3%。此外,通过实施“链长制”和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浙江已形成“1家百亿级、2家五十亿级、15家十亿级”船企梯队。

  船型结构持续优化。目前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浙江新接订单已覆盖13种,订单结构更趋多元化,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三大主流船型新船订单占浙江新接订单总量的36.1%、30.2%、27.6%。随着万箱级LNG双燃料集装箱船、15.4万吨穿梭油轮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的批量承接,2024年浙江手持订单中“双高”船舶占比近6年来首次突破50%,较上年同期提升8个百分点。

  绿色船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据了解,浙江在LNG加注运输船、纯电高速客船等新兴市场正形成独有竞争优势,全年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同比增长71%,占新接订单总量的24%,连续3年保持增长。比如禾东船业建成国内首艘内河64标箱氢燃料电池集装箱船,开拓氢能船舶的商业化应用。

 

针对机器人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制造业企业座谈会

       2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主持召开第十三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围绕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听取企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

  会上,来自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机器人产业的20家企业负责人作交流发言,介绍行业发展动态及企业运营情况,分析面临的困难问题,围绕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产业生态布局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部相关司局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予以回应。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家对机器人产业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产业科技创新加速突破,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政策治理体系,扎实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企业要立足行业苦练内功,沉下心来搞自主创新,通过持续投入和攻坚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要深耕市场创新场景应用,在细分领域深度挖掘,积极探索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方案,开辟发展新赛道,加速推动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和持续迭代。要协同共进强化链式发展,领军企业主动带动上下游协作,中小企业集中资源打造核心产品,强化配套能力,形成更加紧密的产学研用合作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政策,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加强服务保障,持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支持广大企业家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政策宣贯会在京召开

        3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政策宣贯会,副部长熊继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消防救援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新型储能制造业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新兴领域,是推动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快速发展,在产业生态、技术创新和市场规模等方面取得领先优势,建立完备的产业链体系,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大规模压缩空气等储能技术全球领先,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连续3年实现翻倍增长,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加强新型储能制造业统筹布局和规范管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推动政策落地实施,完善新型储能成本疏导机制,合理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推动形成创新引领、质量优先、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要坚持以多元化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为主线,加大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力度,不断提升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新型储能产品和技术供给能力。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介绍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编制情况和有关工作考虑,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介绍了推动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有关情况,商务部、国家能源局有关司局负责人,有关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作交流发言。重点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重点企业、协会和研究机构代表参加会议。

 

致敬“她力量” | 陈爱莲:纵横大交通智造长空 谱写新时代女性华章

       春暖花开时节,在万丰航空小镇停机坪上,一架架崭新的钻石飞机正静待试飞。这片占地3.1平方公里的“未来之城”,凝聚了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对通航产业的深刻洞察与满腔热忱,这里不仅是中国低空经济与高端制造的创新标杆,更是她以智慧和远见铸就的时代丰碑。

       走进陈爱莲的办公室,她正和同事们热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总理在报告中提出开展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这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陈爱莲说,“习近平总书记2月17日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如今国家正在补齐低空经济场景应用的短板,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心更足了。”

       汽车部件稳链、智能制造延链、通航产业强链,是万丰“三链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万丰前瞻性布局通用航空领域,十年磨一剑,构建了以飞机整机与零部件制造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产品覆盖轻型运动飞机、多用途固定翼飞机及eVTOL等全谱系矩阵,实现全球研发第一、销量第二,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国际化布局、全产业链发展的低空经济领军企业。

       面对2025年万亿级的低空物流市场,陈爱莲表示,万丰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长三角一体化”为核心支点,建立业态,打造生态,构建“三网四服务”的理念,建设低空飞行管理服务系统,打造国家级低空经济示范区。

       从全球最大汽车部件供应商到高端装备领域的“隐形冠军”,再到飞机工业的连续三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陈爱莲带领万丰集团深耕实业三十年,核心竞争力在于“硬科技+数字化”双轮驱动的战略布局。她以女性视角重新定义出行伦理:“轻量化不仅关乎节能,更关乎生命安全。每一次减重都是对环境和生命的双重守护。”通过镁合金拓展新能源车市场,铝合金巩固压铸优势,碳纤维布局未来赛道,万丰构建起“金属+复合材料”的技术体系。并购国外顶级工业机器人企业后,自主研发的“万丰云脑”平台实现了跨地域生产线的实时数字孪生调控。

     “真正的女性力量是让每一位追梦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她力量”已成为万丰发展的重要引擎——高管中女性占比达31%。“我们的车间主任可以身着旗袍,董事会里应飘散玫瑰芬芳”,这是陈爱莲对包容性领导力的解读,也是对共同富裕的参悟。她提出“人人都是工程师”的理念,尤其关注女性工程师的成长。万丰计划在航空小镇设立“妈妈工程师”柔性工作站,借助AI协作平台帮助她们平衡事业与家庭。“一定要让更多女性在时代浪潮中绽放光芒。”

       陈爱莲以三十年匠心,将万丰从新昌县城企业发展为横跨海内外的工业巨头,其轨迹映射出中国民营制造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升级之路。她的故事不仅诠释了企业家精神中的胆识与韧性,更展现了女性在高端制造业中独特的战略视野与领导力。“真正的飞行,不是为了摆脱地心引力,而是为了承载更多梦想。”正如万丰飞机划破天际的银翼,陈爱莲正以巾帼之志,为中国智造开启全新的天空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