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商会通讯第186期
2024-01-26 10:26:16

政企面对面交流 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召开第四届第四次理事扩大会暨政府部门下基层政企交流会

       1月11日,为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第四届第四次理事扩大会暨政府部门下基层政企交流会在杭举办。浙江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志成应邀出席,省商务厅贸发处、贸管处、财务处等相关处室负责人出席会议,机电商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及会员代表共33人参会。会议由机电商会何智锋秘书长主持。

      会上,方向实业、华鹰控股、天通控股、万安科技、盾安人工、阳光照明、恒久机械等多家会员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企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发展中的困境和诉求。陈志成副厅长积极回应企业提出的问题并列出相关解决举措,听取企业家代表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要求相关部门汇总整理后,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关切问题。会议期间,财务处负责人向企业介绍了2024年的商务政策。

      省机电商会陈如昉会长感谢了省商务厅领导对此次交流会的支持,他表示,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商会汇总后会积极向相关部门反馈。同时,他也向大家通报了2023年商会的主要工作,他表示商会是会员企业的家,商会的作用就是桥梁作用,搭建好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为会员企业提供直接的服务。他说,会员企业找我们还是不够,应该多找我们,我们很愿意多提供服务。

       陈志成副厅长表示,此次交流会是了解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很好的机会,他强调,希望机电商会和企业在外贸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和困难,可以直接跟商务厅外贸相关的处室联系,也可以通过商会的平台向政府部门反映。同时,他也向企业介绍了今年浙江省的外贸形势,感谢机电商会的会员企业为全省外贸出口作出的贡献。他表示,下一步的想法和建议是创新做大外贸的窗口和渠道,一是加大“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的力度;二是鼓励创新,包括产品技术创新、贸易渠道方式方法创新等。

 

天通股份主导的国家标准《铁氧体磁心有气隙磁心的标准电感因数及其公差》顺利发布

       日前,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3年第20号)》文件,由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43593-2023《铁氧体磁心 有气隙磁心的标准电感因数及其公差》于2023年12月28日顺利发布,将于2024年4月1日正式实施。

       GB/T 43593-2023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EC 62358:2012 ,规定了多种类型的有气隙铁氧体磁心的标准电感因数及其公差,适用于有气隙铁氧体磁心的设计、开发及生产。为了适应电子元件小型化、高功率密度的发展趋势以及新能源市场发展需求,本标准在采用IEC 62358:2012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部分磁心规格,并调整了不适用产业最新发展的型号,使其更加符合我国的技术优势,增加可操作性。

       该标准的顺利发布对天通股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循该标准,公司能够更加严格地控制产品的电感因数及公差,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公司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该标准还有助于该领域内企业完善技术规格,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生产和交易行为,促进企业乃至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花智控拟不低于50亿元投建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基地等项目

       近日,三花智控及控股子公司先途电子与杭州钱塘新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三花智控未来产业中心项目投资协议书》,该项目由两个子项目组成,计划总投资不低于50亿元。

  其中:先途电子拟在钱塘区投资建设先途智能变频控制器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不低于12亿元;公司拟在钱塘区投资建设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和域控制器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不低于38亿元。

  三花智控表示,上述协议的履行有利于公司扩大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和汽车零部件业务规模,提升公司在暖通家电以及汽车热管理领域的综合竞争实力,同时机器人伺服机电执行器集成项目的开展有利于公司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浙江三一装备新研发中心交付启用

      1月8日,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新研发中心交付仪式成功举行。新研发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高研发的硬、软件设施,解决部分研发人员分散办公的问题,为研发团队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办公环境。

  三一一直高度重视研发,每年将营业额的5%-7%投入研发。近年来,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资研发,进行体系和人才升级,加快在基础科学、工法应用、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突破。

  截止至目前,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已拥有授权专利544项,其中发明专利11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7项,制定发布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4项及浙江制造”团体标准2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一等奖、全国单项冠军产品等多项荣誉。

 

盛洋科技荣获“浙江制造”认证证书

        近日,盛洋科技正式荣获《浙江制造认证证书》,公司产品“高速率数据传输用対绞通信电缆(6类非屏蔽电缆)”成功通过了浙江制造业含金量最高的标准认证,获得了“品字标”。

     “浙江制造”是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以“标准+认证”为手段,集质量、技术、服务、信誉为一体,经市场与社会公认,代表浙江制造业先进性的区域品牌形象标识。浙江制造认证从类别上来说是产品认证,而“品字标”则是“浙江制造”品牌的LOGO,是官方认证标识,也就是说,有资格在自家产品上贴“品字标”的企业,可以称得上是浙江制造业的“标杆”和“领导者”,代表了所在行业的最高质量水平。

       本次通过认证的《高速率数据传输用対绞通信电缆(6类非屏蔽电缆)》产品,是一种应用于高速千兆以太网络信息传输的通信类电缆。

 

中益机械荣获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奖

      近日,在《关于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的公示》中,中益机械上榜,凭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突出成就,尤其是在“零点快换系统”、“自动抽检系统”和“数字孪生技术”方面的智能化优势,荣获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奖项。

      今年8月,为落实国家智能制造“十四五”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开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在各行业、各领域选出和树立一批排头兵企业,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兆龙互连再添国家级绿色荣誉——“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公布了第五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共计107家企业获得认定,浙江兆龙互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顺应“生态设计”“绿色制造”的时代发展趋势,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旨在遴选出绿色设计基础好、创新设计能力强、绿色产品制造水平高、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大的绿色设计企业,是全国绿色设计企业评定标准中最高等级、最具权威的荣誉。

        以产品高密度、小型化为设计理念,兆龙研发团队通过衰减抑制、屏蔽抗干扰等关键技术的突破,通过在产品开发中引入全波电磁仿真技术辅助产品设计,减少工程样品改进的迭代次数、实现了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

 

绍兴9家企业入选“雄鹰企业”名单

        近日,省经信厅公布全省第一批68家雄鹰企业名单,绍兴共有9家企业入选,入选总数仅次于杭州、宁波,位居全省第三。

        雄鹰企业一直是勇于创新的排头兵。2019年起,我省实施“雄鹰行动”,目标是培育一批在国内外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影响力大、集群支撑作用强、综合实力优的产业领航型企业,或是掌握核心技术、能够破解行业重大技术难题,对于产业链自主可控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领航型企业。“雄鹰企业”入选门槛较高,年营业收入需达到100亿元以上,主导产品或服务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三、世界前列。

        绍兴入选的产业领航型雄鹰企业,有卧龙、三花、海亮、新和成、万丰奥特及龙盛6家企业,晶盛机电、浙江医药及菲达环保3家企业入选技术领航型雄鹰企业。“上榜的企业,都是各自领域的风云企业。”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重点培育的金字塔尖的优质企业,绍兴市雄鹰企业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绍兴市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高度。

        雄鹰企业凭什么迎风而上、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持续创新、提前布局。三花控股集团自2019年列入我省第一批“雄鹰行动”培育企业以来,始终坚持专注领先,追求创新超越,已成为全球建筑暖通、家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控制部件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2022年,三花集团实现全球营收523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超过30类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

        自列入我省第一批“雄鹰行动”培育企业以来,卧龙集团坚持全球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规模快速扩大、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作为链主企业有力带动了一批链上企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作为全球电机产业龙头企业,卧龙集团的“产业大脑+未来工厂”项目让众多电机企业受益。目前,“电机产业大脑”已覆盖全国4000多家企业,其中有21家未来工厂。

 

浙江东阳:推动磁性材料产业“走出去”

    磁性材料产业是东阳市的特色产业,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快优势产业“走出去”步伐,为金华倾力打造“一带一路”金枢纽贡献力量。

    作为全国磁性材料龙头企业,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扎根东阳,拥抱世界,布局江苏泗洪、安徽霍山、河南杞县等八大制造基地,在越南、印度设置了生产基地,在美国、巴西、日本、德国、荷兰等国家设立了13个子公司或办事处,形成全球化物流、销售和服务网络,去年出口总额超百亿元。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是东阳大力发展磁性材料的一个缩影。早在2001年,东阳就被命名为浙江省级磁性材料特色产业基地。2006年,东阳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磁性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这也意味着东阳磁材产业的高新技术研发、转化步伐加快,众多磁材企业从以前的“物理集聚”进入“化学聚合”阶段,从原先的抢占市场份额转向抢占科技高地,东阳一跃成为永磁铁氧体、软磁铁氧体、稀土永磁体三大类磁体的主要生产基地。

    目前,东阳制造的永磁铁氧体、软磁铁氧体、稀土永磁体等三个大类产品的产量,分别占全国产量的50%、10%和11%左右,尤其是永磁铁氧体,东阳拥有最为密集的生产企业。2022年,东阳磁材产业已拥有230多家企业,规上企业产值达28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6.2%。东阳磁材产业被列为2022年度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山区县力推汽车零部件产业提档升级汽车空调吹出“龙泉风”

       冬日里,今年8月签约落户龙泉经济开发区的吉利智能热管理系统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正火热施工。该项目2024年建成投产后,将给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带来新动能。

  据悉,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是中国汽车空调领域最大的块状产业集群,获评汽车空调零部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其产品涵盖传统汽车空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80%的环节及上下游系列产品。目前,龙泉拥有汽车配件生产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2022年实现年产值近100亿元。

  查田镇茶丰村是龙泉市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发源地,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批又一批茶丰人如地瓜的蔓藤般延伸至全国,又把好的产品带回来,逐渐形成汽车空调产品齐全、品牌响亮、营销网络健全、要素支撑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近年来,龙泉积蓄开放发展、主体培育、增值服务三大动能,助推汽车零部件产业提档升级,“地瓜经济”开放发展更具韧性。

  龙泉积极让“地瓜经济”的藤蔓伸向全球各地,今年截至11月,共组织近100家次企业参加法兰克福汽配深圳特展、广交会等境内外重点展会。

  “我们的柴油机固化型空气滤清器获得国家专利,在俄罗斯国际建筑及工程机械展上顺利拿下了不少订单。”浙江立丰机械零部件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子兰介绍,公司不仅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也着力开拓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公司出口同比增长超70%。

  如今,龙泉企业已在国内外开设销售网点600多家,在外专门从事汽车空调等汽车零部件营销人员超1万人,产品远销亚非欧美等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至2022年,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出口年均增速超过30%,其中平行流冷凝器、蒸发器出口量占全国出口份额的50%以上。今年上半年,龙泉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产品同比增长17%。

  拓展市场的前提是练好内功,龙泉夯实产业基础,创新建立梯度培育清单,打造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筑基、微型企业开拓的“雁阵式”格局,分层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出口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龙泉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家。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龙泉专门打造政策查询、申报、兑现、评估一体化应用“龙财通”平台,实现政策申报“零次跑”、资金兑付“最快跑”,缩减政策办理时限70%以上,为企业发展松绑添劲。同时,龙泉瞄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重点企业专班推进、全过程服务加快项目招引,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

 

浙江重器再添新丁 首台(套)装备“国际班”成员增至9名

       近日,2023年度浙江省首台(套)装备名单公布,292项“重器”上榜,其中,国际首台(套)装备3项、国内首台(套)装备53项、省内首台(套)装备236项。至此,浙江累计培育首台(套)装备2026项,“国际班”成员增至9名。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省经信厅高端装备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07年以来,浙江持续深入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有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鼓励装备企业创新,浙江给出真金白银奖励。对国际首台(套)装备奖励200万元,国内首台(套)装备奖励100万元,省内首台(套)装备奖励50万元。

  据了解,成功认定为首台(套)装备的产品,将纳入《浙江省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在三年的有效期内可以享受保险补偿、应用奖励、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推广应用政策。

 

《二手车出口整备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发布实施

      《二手车出口整备服务规范》(T/CPQS A0020—2024)团体标准自1月10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填补了中国二手车整备服务标准的空白,将有助于引导相关企业加快服务流程,推动中国二手车出口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据悉,该标准经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简称“中消会”)批准发布,规定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整备流程、整备工艺和整备等级六部分内容。

       二手车属于“非标”商品,具有一车一况的特点,流通前,需要对车辆的内饰、外观进行清洁翻新,对核心部件进行测试,经由规范的整备服务方能排除车辆的一般故障,提升车辆的成色,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中国自2019年启动二手车出口试点工作以来,在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下,二手车出口规模不断实现跨越式增长,出口国别日益多元。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二手车出口量达16万辆。二手车出口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急需统一、规范的二手车出口整备标准的指引。

        为进一步规范二手车出口秩序,助力打造中国二手车出口品牌,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牵头开展《二手车出口整备服务规范》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并经中消会批准于2022年9月进行标准立项。

        据了解,一年多来,标准起草组严格按照标准制定程序,对相关标准、规范等文件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在深入开展行业调研、会议研讨、征求意见、会议审查等各环节工作后,形成了《二手车出口整备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发布稿。

       《二手车出口整备服务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有助于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目前国内二手车流通尚未形成相关整备服务标准,有关整备流程、整备工艺和整备等级等的规范亦可参照《二手车出口整备服务规范》团体标准进行操作。

 

政策助力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与传统机电产品制造业相比,再制造可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减少污染物排放80%以上,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机电产品再制造以其突出产业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吸引了广大机电产品制造厂商、维修改造服务型企业和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当前,我国从事机电产品再制造的企业数量日趋增多,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条件日趋成熟。但毋须讳言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冠以再制造企业、冠以再制造机电产品的很多,出现了鱼目混珠甚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客观上形成了再制造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障碍。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从法律依据、基本概念、基本要求、能力要求、企业管理、环境和社会责任、售后服务及职业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规范条件和具体要求,可谓恰逢其时,直击产业痛点、难点、疑点,对推动机电产品再制造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明确了法律依据和文件属性

  为促进再制造行业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60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规范》首先明确了机电产品再制造工作要遵循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并明确《规范》“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的文件属性。

   二、明确了再制造的基本内涵

  《规范》在总则中明确再制造的对象为“旧件”而不是新品或未用的呆滞库存产品;明确再制造产品性能和质量要“达到或超过原型新品”,否则不能成为再制造产品,对维修、改造和修旧利废产品与再制造产品进行了区分,明确了再制造有关概念;提出“再制造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节能、环保等强制性标准要求”,避免出现个别地方和行业以“再制造”为名在环保、安全等方面开绿灯,对规范市场秩序具有指导意义。

   三、明确了再制造企业的基本条件

  机电产品再制造企业既要具备与其他一般制造型企业的必备要素,更要体现再制造企业特征。与其他制造类企业一样,《规范》关注再制造企业的合规性和经营情况,明确要求机电产品再制造企业须如实填报企业基本信息、生产经营情况、厂区选址和建设、资信情况、财务状况、股权变更、发展规划等。除此之外,《规范》更注重对企业再制造能力匹配情况,包括与再制造相关的生产工艺与设备、检验检测设备、质量体系建设与检验标准、专业人才队伍、研发费用投入、专利与知识产权,以及发展状况如新增设备、产能变化、新增投入等。

    四、明确了再制造企业的ESG要求

  《规范》的另一突出特色,是将环境、社会、治理(即ESG)等要素纳入了规范条件,并以超过20%篇幅进行了细化和明确。其中,第四节“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第五节“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第六节“售后服务和职业教育”分别从内部治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做了具体要求,既体现了再制造企业和再制造产品的绿色化特征,更凸显了再制造企业应具有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诚信和谐的先天竞争优势和崇高的社会责任。

    五、明确了规范条件的具体实施

  《规范》以企业自愿性申请、主管部门实行动态监督管理为主要方式,从机电产品再制造企业的自愿规范公告申请书填写、省级与工信部两级审核分工到动态管理具体措施及配套政策支持等,在程序上、要求上和职责上都做了明确,为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2023年浙江外贸对全国增长贡献居首

        1月19日,从杭州海关获悉,2023年,浙江外贸顶住外需低迷、价格下跌等多重压力,进出口、出口、进口均实现正增长,外贸对全国增长贡献居首位。

       2023年,浙江进出口总额达4.90万亿元,较上年(下同)增长4.6%;其中,出口3.57万亿元,增长3.9%;进口1.33万亿元,增长6.7%。进出口、出口、进口对全国增长贡献均居首位,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三,出口占全国份额升至全国第二,进口首次跻身全国前五。

      “这一佳绩,说明浙江省企业对贸易市场的多元化拓展正在见效,新兴市场正逐渐成为成熟市场。”杭州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王杨说。2023年,浙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55万亿元,增长8.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2.1%,对全省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达89.5%。

        2023年,浙江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首次突破十万家,其中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首次超过9万家,居全国首位。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量达11万家,占全国的17.1%,实现进出口3.93万亿元,占全省外贸比重首次超过八成。“可以说,全国每五家民营出口企业中,就有一家是浙江企业。”王杨介绍,持续壮大的市场经营主体,展现着市场信心。

        浙江外贸韧性凸显。从产品看,主要出口产品全国份额提升,新兴产业出口较快增长。2023年,浙江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分别出口1.63万亿元、1.09万亿元,增长6.2%和4.0%,增速高出全国同类产品,占全国的11.7%和26.4%。

        新兴产业代表性产品“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出口1401.8亿元,增长11.0%,拉动全省出口增长0.4个百分点。在这一领域,不少浙企脱颖而出。以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的N型TOPcon组件为例,它代表领先全球的光伏产业技术水平,具有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特点,正逐步成为国际市场主流产品。

        从渠道看,新业态出口贡献提升,中欧班列通道进一步拓宽。2023年,浙江市场采购出口4707.3亿元,增长11.6%,通过海关跨境电商平台出口1798.3亿元,增长47.8%,合计占全省出口的18.2%。同期,杭州海关监管“义新欧”中欧班列2408列、进出口集装箱货物19.7万标箱,分别增加6.1%和5.7%。

        浙江省进口首次跻身全国前五。一方面,各类产品进口额增长,呈现内需持续恢复。2023年,浙江机电产品、消费品、高新技术产品分别进口1994.8亿元、1432.9亿元和1239.6亿元,增长6.2%、7.6%和7.6%,均远超全国平均增速。

        另一方面,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明显。2023年,浙江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2.46亿吨,增加26.8%,对全省进口值增长贡献率达63.3%。“大宗商品以工业中间品为主,浙江是资源小省,大宗商品大量增加,说明浙江企业的产能在持续释放。”王杨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