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商会通讯第170期
2022-10-27 09:32:06

 

关键时刻,浙江政府出手帮外贸企业“抢订单”

       对外贸企业来说,订单就是饭碗,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谁拿到订单谁就是老大。

       当前,外贸企业最担心的就是参加不了国外的展览,见不到原来的老客户,也接触不到新客户,更了解不到市场的新需求,单靠现在线上的业务联系,毕竟是“人不见面心不踏实”,不见面拿不到订单。

       目前,浙江率先开通了全球首项拓市场举措——商务往返包机和国际采购商返浙包机。从6月27日开通第一班香港到杭州的包机后,浙江已先后开通了23条商务定期航线,包括香港-杭州、里斯本-杭州、伦敦-青岛等。据统计,定期航班累计开通70次,保证商务人员250人;商务包机累计开通22次,保证商务人员1300人。

       这种由商务厅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参展和将国外客商请进来采购的办法,有效的打破了当前稳外贸的堵点,拿到了以往在家坐等上门拿不到的订单。

       正因为如此,今年前八个月浙江进出口额已达3.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8.8%,其中出口额2.3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1.6%,进口额81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可以说,浙江进出口、进口的增速都位居全国第一,出口贡献度全国第一。

       浙江这种创新的帮助企业抢订单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组织地市开展商务包机、包座,直接把企业送出去并把客户请进来。

       今年,义乌市全年组织了3趟包机,分别到印度、巴基斯坦和韩国接送三个国家的客户,经过外商隔离措施后,组织了巴基斯坦16场外商专场洽谈,成交7000万美元;组织了印度24场外商专场洽谈,成交4500万美元;158名韩国商人到义乌市场采购,预计带动浙江采购成交1.05亿美元。

       宁波今年组织了4趟往返包机参展,带回了超8亿美元的订单。海宁、嘉善、金华今年联合组织外贸企业参加日本大阪国际展,带去了3800件展品,组织了6752次商务洽谈,拿回了5000万美元的订单。开拓市场采用包机的办法,不仅解决了商务人员“出得去回不来” “订票难订票贵”的实际困难,更为下一步全省外贸企业组团包机出访打下基础。

       二、全力支持企业以“代参展”的模式打开市场抢购订单。

       前不久,浙江外贸企业以“代参展”的方式参加德国科隆露营设备及园林生活博览会,取得了开门口,首次获得了1200万美元的订单和5390万美元的意向成交。“代参展”是浙江企业聘请当地人员或合作伙伴就地参展,通过实地看样、当面洽谈来获取更多的订单。

据统计,今年浙江已举办代参展36场,有898家外贸企业参加,拿到了订单4.7亿美元。                                       

       三、加大海外市场的建立。

       今年夏天,义乌市场全球首个外海分市场在中东迪拜投入运行,这不仅解决了众多的中东客户因疫情不能来义乌选购的问题,而现在就能在自家门口洽谈、看样、下单。

       众所周知,迪拜是全球商品分部中心,面对海湾、中东、非洲、欧洲近20亿人口的消费市场,相信浙江外贸将不愁订单。

       当下全球经济衰退、市场需求放缓,出国参展固然能抢到订单,但也有感染疫情、滞留海外的风险,然而所有的外贸人员都坚定地认为,只有在危机中抢占先机,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

       综上所述,参加海外展与在家坐等订单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今年,海外展会逐渐放开,据了解,从今年9月到明年3月,是海外展会复苏的时刻,将会有各国和地区性、国际性的展会400多个召开,浙江商务厅已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这个有利时机,组织更多的商务包机参展,并逐步实现一地牵头全省共享的办法,为明年的外贸赢得开门红打下良好的基础。

       浙江在疫情期间,采用这种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参展和组织客户乘包机来访的做法,这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让我们看到了浙江人的智慧,看到了政府关健时刻的作为超过了市场的力量,更使我们想起了新冠疫情初期,为解决用工难,浙江首创的“点对点”接送民工经验,而这种创新将在党的二十大后更为普遍并发扬光大,将更快地推动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魏建国: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银轮机械在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奖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结果,台州共7项专利获奖,其中中国专利优秀奖6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1项,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一种U型EGR冷却器”获奖。

       中国专利奖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评选,是我国专利领域的最高奖项。

       银轮机械“一种U型EGR冷却器”专利首创了一种满足柴油机全生命周期的EGR冷却器,攻克了柴油机EGR冷却器运行可靠性等难题。本专利发明了一种带有副主板、内气室结构的U形EGR冷却器,克服了类似产品在高温废气运行环境下的高热应力导致结构件开裂的局限。本专利开发了U形EGR冷却器的冷却管、主板/副主板、内气室、进气隔条及其连接方式,通过整体钎焊技术,实现了产品的热疲劳耐久性需求。本专利解决了国内外发动机EGR冷却器产品的可靠性问题,为后续的国6/国7发动机的EGR技术路线奠定了基础。

 

横店东磁坚持智造升级为行业立标杆

  近日,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入选由e-works评选的《2021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50强》。

  横店东磁是全国磁性材料的龙头企业。面对大批量个性化订单,横店东磁利用ERP、MES及计划排程技术,实现大批量个性化订单高效处理。结合5G+MEC、工业互联网和柔性智能生产线装备,实现800+设备的互联、数据采集,打造全流程连续式、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模

式。

  横店东磁坚持智造升级。积极推动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为磁性材料、新能源产业树立转型标杆。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实时采集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等信息,并与MES、WMS、ERP等系统集成,实时监控反馈生产情况,实现计划、排产、生产、检验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基于工业视觉智能算法平台、5G网络传输,实现单晶电池片EL缺陷的毫秒级自动判定,漏检率降低1.85%,误判率降低3.7%。

 

创新纪录 东华链条单月销售额突破1亿元

       近日,位于临平区国家级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内的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迎来一个好消息:7月份公司外贸销售额突破1亿元,成功创下单月外销数值的新记录。

       走进东华链条厂区,可以看到,各种不同型号的链条产品已经打包成箱并整齐排列着,等待着被发往欧洲、北美、非洲等地。

     “东华链条是一家主要生产和销售传动链、输送链、扶梯链、板式链等三万多种链传动产品的国际化制造企业。”公司国际市场部总经理张秉忠说,“今年以来,尽管疫情等因素让公司的物流、原材料受到一定影响,但在宏观政策激励和地方政府的帮助下,企业生产、发货得以正常运行,上半年外贸出口同比增长了35%左右。”

       面对这部分激增的外贸订单,东华链条也是做足了准备。张秉忠介绍:“针对国际市场的爆发性需求,公司不断扩大产能,目前已提高20%以上,同时在提升效率方面我们也花了大力气,通过一系列的技改、数字化管理等手段,科学合理分配订单,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保障了企业在外销这一块的产出。”

       东华链条在国际市场上的火热发展正是经开区外贸出口稳健增长的一个缩影。根据海关数据,1-5月,经开区实现外贸出口87.06亿元,增长21.6%。其中,世佳、力夫、欧文斯科宁等23家企业增幅均超100%;微光、大通等31家企业增幅超50%。

 

丰球克瑞泵业七只产品被列入2022年度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

       近日,浙江省科技厅下达了2022年第一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浙江丰球克瑞泵业有限公司申报的“BWQ180FRM-3HP防爆潜水排污泵”、“WLB1000-35-132永磁立式排污泵”、“FMG3-21永磁切割泵”、“WQ1100SQG潜水切割排污泵”、“CFWT-J污水提升站”等七只产品被列入计划。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是科技部门出台的一项政策性扶持计划,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丰球克瑞积极鼓励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技术中心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2020年至2021年公司有10只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公司规划在未来两年启动多个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充分发挥目前与多家科研院校合作的研发资源,开发和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切实提高公司科技创新能力,以实现公司品牌和品质的全面提升。

  通过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的实施,促进了企业新产品产值的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杰牌传动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共建“未来传动联合实验室”

       9月5日,杰牌传动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联合共建的“未来传动联合实验室”在杰牌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作为萧山区高能级科研平台代表和“未来工厂”企业代表,双方的牵手为下阶段萧山打造产业数字化升级版吹响了冲锋号。

      “联合人才培养、联合科技创新、联合项目申报。”杰牌传动董事长陈德木表示,“围绕这‘三个联合’,我们将深化与西电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减速机行业的智能制造和智能运维,助推杰牌打造未来工厂。”

       据了解,此次双方联合共建的“未来传动联合实验室”将充分发挥双方技术创新引领和科技服务支撑作用,共建科研、人才基地,围绕设备智能、产线智能、工厂智能、产业链智能关键技术领域协同攻关,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加速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天能股份:营收创历史新高,新业务势头强劲

      近日,天能股份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面对复杂动荡的外部市场环境,天能股份围绕既定战略方针,加大转型升级,实现了业绩稳定增长,交出了一份亮点频出的“成绩单”。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天能股份营业收入172.27亿元,同比增长5.98%,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7.52亿元,同比增长11.95%;每股收益0.77元,同比增长8.45%。

       天能进一步巩固在铅蓄电池领域的传统优势地位,上半年完成业务收入148.56亿元,同比增长8.35%。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2021年下半年的定价机制调整,有效控制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成本端的不利影响,铅蓄电池业务毛利水平恢复至19.28%,较上年同期增长0.96个百分点;天能正投入超过90亿元扩建锂离子电池项目。随着锂电产能的逐步释放,带来了收入的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锂电业务收入7.95亿元,同比上升86.86%; 氢燃料电池是天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产业。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系统、电堆为重点,加强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研究,提升技术开发水平,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扩大科技影响力。上半年,公司已完成500(套/年)产能的中试组装线,自研的T70系统已通过强制检验,年产3000套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江苏沭阳基地正在稳步推进。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储能行业面临广阔的市场机遇,天能加快储能市场开拓力度。受益于国家储能政策的积极影响以及市场对于铅炭储能技术的认可,上半年,公司铅炭储能业务呈现增长态势,完成业务收入7659.99万元,同比增长762.80%;锂电储能亦表现不俗,不仅和大唐、华能、国网等开展战略合作,也获得了工商业储能客户的广泛认可,上半年锂电储能业务收入2.23亿元。

       上半年,公司植根铅蓄电池业务,大力发展锂电池业务,持续探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通过不断加强整体的研发投入,公司持续保持行业技术领先的优势。              

 

年产5万套智能控制阀苍南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

  9月23日上午,年产5万套智能控制阀苍南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在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签约落地。苍南经开区分管领导,县投资促进中心、上海驻点招商分中心及上海泰特威阀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

  会上,双方就合作项目展开交流座谈。企业负责人对自身产品生产销售情况、该项目未来发展前景等进行介绍,苍南经开区代表对经开区基本情况、该项目拟落地地块情况、苍南惠企政策等方面进行介绍。此次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后,将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带动地方就业。

  会后,苍南经开区代表陪同企业实地考察了该项目拟落地地块。

 

青田阀门出口再创新高

      日前,上海洋山港,一个个装满高端阀门的集装箱登上了远洋巨轮。据了解,尽管受到疫情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但上半年青田阀门出口再创新高,出口总额达9190.1万元,同比增长227.1%。

  阀门产业是山区县青田的传统产业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经几轮“腾笼换鸟”,如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自疫情暴发以来,国际物流链受阻,以外贸出口为主要销路的青田阀门企业面临不小挑战。

  面对冲击,青田阀门产业的龙头企业浙江瑞兴阀门有限公司搬进新厂区,扩大产能,并投入1600余万元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优化生产工艺。“这几年,我们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并针对国内市场需求改进设备,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满足了环保要求。”2020年,瑞兴年销售额超7000万元,2021年则增长到1.2亿元。

  今年,加拿大、墨西哥等美洲国家市场回暖。产能扩大之下,订单依然供不应求。“今年1月至7月,我们的产值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其中出口额达800多万美元。”该公司董事长林建表示,目前,订单已排到11月,预计全年产值超1.8亿元。

  市场复苏,订单能花落青田,除了产能的支撑,青田企业还在市场和技术上下足了功夫。瑞兴阀门、球豹阀门等企业多年来一直坚持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青田的产品在欧美市场和跨国企业中的认可度很高,加上价格优势,国际市场竞争力很明显。”青田县经济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三年攻坚,永嘉县将争取泵阀行业总产值实现500亿元

        9月19日从县经信局获悉,永嘉县把数字化改造作为泵阀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关键抓手,近三年每年推进泵阀企业智能化改造120项以上,基本上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

  近年来,永嘉县与浙大、华为等机构共建国内首家NB-IoT智能泵阀联合创新实验室,围绕产品智能化、制造数字化、服务平台化进行共性技术攻关,并免费向试点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引进蒲惠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数字化改造主体服务机构,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供云MES服务,目前已经推进改造企业50余家、打造样板工厂6家。

  当前,永嘉泵阀(工业阀)产业大脑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目前已经建成产业大脑1.0版,开发了“就地选”“一起用”“云上造”“售后宝”等应用场景,上线泵阀企业200多家,凯泉、伯特利等企业均已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永嘉县专门设立泵阀学院,培养各类泵阀产业数字化人才。

  “目前已经制定了专门实施方案,通过三年攻坚,实现‘六新发展’。”据县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六新发展包括行业总产值新跨越、改造覆盖面取得新拓展、标杆建设取得新进展、产业大脑迈上新台阶、数字化供给实现新提升、产业链协同实现新突破等六个方面,并成立泵阀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作推进专班,加强全流程跟踪督导,成立永嘉县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加强与省智专委的深度合作。

  据了解,通过三年攻坚,永嘉县将争取泵阀行业总产值实现500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25%,成为山区26县首个突破500亿的产业集群;确保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全部中小企业80%以上进行数字化改造;完善优化“云化改造”模式,打造10家示范样本企业;建成泵阀(工业阀)产业大脑2.0,接入泵阀企业1000家左右;围绕供需协同建成泵阀行业供应链协同平台、泵阀行业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提速泵阀产业高质量发展。

 

温州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9月20日至9月21日,2022第六届中德汽车大会分论坛在温州举行,会议主题为“碳中和与末来出行”。中德两国组织的专家代表、温州新能源企业、汽车企业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就“如何稳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韧性”“温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怎么发展”“未来温州汽车行业如何转向”等话题,开展对话交流。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07亿辆。高保有量不仅带来了市场活力,更折射出中国经济蕴含的巨大潜力。

       作为汽车的组成部分,零部件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温州拥有汽车零部件产品12大类,超过500个系列品种,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4000家,其中规上企业495家。今年初,在温州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针对汽车行业发展,温州明确指出培育千亿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当前,温州正集聚瑞立集团、力邦合信、长江汽车电子等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并引进威马新能源汽车,这都为温州发展新能源产业链奠定基础。这意味着,温州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上,将不再局限于零部件产出,还可以完成新能源整车配套的生产。今年,温州制定出台25条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新政”。

 

2021年浙江人工智能企业实现总营收3887.42亿元

      8月31日,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共同发布《2022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据悉,该《报告》至今已连续发布3年,重点阐述最近一年来浙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对浙江人工智能总体情况、行业发展、区域分布以及发展趋势、重点举措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报告》显示,2021年,浙江人工智能企业实现总营业收入3887.42亿元,同比增长30.96%,实现利润总额446.32亿元,其中研发投入达244.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的8.2%。

  从行业来看,浙江人工智能产业基本覆盖了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形成了从核心技术研发、智能终端制造到行业智能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在智能芯片、智能软件、智能安防等多个领域,浙江已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从企业队伍来看,2021年浙江拥有人工智能企业1156家,同比增长60.33%,新增富佳股份、爱科科技、和达科技、王力安防等A股上市人工智能企业,300余家新获批省“专精特新”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形成了梯次分明、规模较大的人工智能企业队伍。

  在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截至2021年底,浙江人工智能企业授权发明专利达23538件,成功研发3D键合堆叠存算一体芯片、超导量子芯片、多模态大模型等一批技术领先成果。

  下一步,浙江将如何发力人工智能产业?

      一是聚焦人工智能优势,加快谋划未来产业发展。目前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正在加快编制未来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作为全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顶层文件。

  二是聚焦打造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产业和创新平台。围绕人工智能,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将高质量打造智能硬件关键技术、先进系统芯片等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体系,以及“万亩千亿”新产平台、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特色小镇等区域性创新平台。

  三是聚焦增强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推进相关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阿里、华为、之江实验室等建设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优化提升绿色化、集约化、协同化数据中心体系,统筹有序发展算力基础设施;增强芯片设计、加工、供给能力,加快推动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国家重要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支持企业积极申报5G融合、区块链、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大项目。

  四是聚焦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围绕算力、算法、数据三大领域,支持海康威视、西湖大学等企业和科研院校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开发和大规模落地应用,同时推动人工智能与其他科学研究领域的融合创新,不断增强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浙江打造千亿级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近日,浙江省政府印发了《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35年,浙江力争成为全球数字变革创新地、全球智能制造领跑者、全国绿色制造先行区,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1/3左右,规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5万元/人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1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9%;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6%以上;山区26县每年共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家以上;浙江制造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水平持续领跑全国,在全球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的位势明显提升。

        同时,《意见》明确要提升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炼油化工、精细化工、高端新材料等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竞争力;加快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海洋石化、海洋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等海洋制造业。

        要优化“双核一带一廊”空间布局。唱响杭州、宁波“双城记”,推进环杭州湾产业一体化布局,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引擎。发挥舟山群岛新区、省级新区和高能级平台优势,优化布局一批临港先进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环湾区沿海产业带。

        要打造高效协同制造物流体系。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和义新欧班列2.0版建设,打造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加快发展高品质、专业化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应急物流,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推进制造业平台与物流平台规划布局有效衔接,推动多式联运、“四港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