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商会通讯第167期
2022-06-28 16:00:05

 

“两个先行”,浙江底气何在

    热情似火的6月,在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上,“两个先行”的号召振奋人心——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

    高质量,是浙江发展的主线,也是“两个先行”的底气。2021年,浙江GDP站上7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超过1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稳居省区第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背后支撑着的,正是浙江的民营经济、数字经济、高水平均衡协调发展等金名片。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是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跃迁,这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坚强力量,也是未来实现“两个先行”的制胜法宝。

    底气,源自创新。

    创新制胜,在高位实现新增长,势必要抓牢创新这一重要法宝,这是浙江的经验,也是今后的做法——着力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前不久,白马湖实验室、东海实验室和天目山实验室,以及湘湖实验室相继加入浙江省实验室“全家福”,意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新的成长空间。

    加上之江、良渚、西湖、湖畔、甬江、瓯江等6家实验室,浙江这10个创新马达,将以“跨山追海争雄长”的魄力,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打造创新策源地,为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创新底座。

    底气,来自澎湃的数字新动能。

    一直以来,浙江有民营经济这支“生力军”,而今数字经济作为浙江的“一号工程”,也已成为彰显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浙江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成为经济稳增长的新动能。

    “数字”让浙江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越发顺畅。2021年,浙江全省规上工业企业首超5万家、增加值首超2万亿元、新产品产值率首超40%,研发支出首超2000亿元,工业企业营收首超10万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五个首次突破”。

    向未来,浙江还立下数字化改造“三个全覆盖”目标,到2025年,力争实现百亿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底气,来自高水平开放。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浙江正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面朝太平洋航道,背靠长三角经济圈,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超12亿吨,连续13年蝉联世界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破3000万标准箱,稳居世界第三。今年,尽管受疫情冲击,宁波舟山港依然担当全球供应链的“定海神针”,成为浙江对外沟通的重要窗口。

    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浙江的开放格局越开越大,与时代和国家越发“同频共振”。

    底气,在于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不光要拉长长板,还要补齐短板。就浙江来说,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总体较高,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4,城镇化率达到72.7%。在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大场景下,山区26县和农业农村仍是短板,但也是潜力所在。

    浙江已经着手做大这些区域的“蛋糕”。去年来,在“一县一策”引导下,浙江推动山区26县因地制宜发展“一县一业”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已经形成7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3个“一县一业”产值超70亿元,有望冲刺百亿。不久的将来,这些地方,或将成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吸引力大不大,人口是一个观察切面。2021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6540万人,与2020年末常住人口6468万人相比,增加72万人。而省会杭州常住人口就增加约23.9万人。                           

    放眼全国,这份人口“成绩单”也相当优秀。从以前的追逐“北上广”,到浙江成新宠,也显示了浙江的包容度和发展力。

    当然,浙江“两个先行”的底气,不止于此。东海之滨,山和海赋予了浙江山的坚毅和海的辽阔,也终将带领浙江拥抱更大的世界!

 

卧龙集团: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潜心“练级”争一流

       最近,卧龙控股集团执行总裁王希全正忙着一件大事:日前,这家扎根上虞的全球电机巨头决定,开启全面转向“技术领先型企业”的新征程。让技术成为发展的第一源动力,38岁的卧龙迎来了又一轮拔节生长。

  起步于成本领先,再到实现市场规模领先,直到如今立志技术领先,卧龙集团的进击之路,恰是浙江制造进击的注脚。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浙江的夙愿。早在2003年,改革开放后浙江召开的第一个工业大会上,就笃定了这一发展方向。

  2020年3月16日,在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浙江再次专门召开高规格大会---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新愿景。至今,浙江已连续3年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从先进制造到全球先进制造,我们火候到了!”两年前大会上的回声,王希全依然记忆犹新。“如今,企业自身实力和市场占有率达到较高水平,加上政府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力度之大,多方力量汇聚到先进制造业这一个点上。”他由衷地感慨。

  先进制造业的主角,始终是制造业企业。5年来,一大批在全球市场叫得响的浙江制造业企业脱颖而出。2016年开始,对标德国隐形冠军,工信部遴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截至去年,浙江以149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的数量居全国第一。                     

      卧龙集团也位列其中。从仅有6名员工的小作坊,到如今在电机及驱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电机、高端防爆电机等领域取得领先优势,能够与国际巨头ABB、西门子同台竞争。

  “全球先进必然要占领全球最领先的市场、服务最优质的客户,具有较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此,卧龙加速了全球布局。”王希全介绍,近5年来,卧龙集团布局越南,收购美国通用电气中小型电机业务,在国际市场悉心落子,基本完成了全球布局。如今,公司在亚洲、欧洲已拥有39家制造工厂和4个技术中心。

  五年来,越来越多像卧龙集团一样的浙江制造龙头企业成长壮大,成功走向了世界舞台,并占有一席之地。

  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离不开制造业创新能级的提升。在王希全看来,卧龙之所以要确立“技术领先型企业”的新愿景,正是因为依靠人口红利和靠中低端产品占领市场的传统路径,不可为继。

  卧龙之虑,也正是浙江制造之虑。未来的发展,一定要靠技术来驱动。技术来自哪里?就是不断创新。“我们拥有近百位博士,利用卧龙全球工厂进行研发创新。我们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完善更有利于创新的容错机制,给创新更多耐心。还要提升技术人员的获得感,释放他们的创新潜能。”王希全说。

  5年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始终是之江大地的主旋律。数据显示,浙江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5年间提高了0.48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R&D支出首次突破2000亿元,居全国第四。                                                

      下一步,浙江还将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围绕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推动产业协同创新重点产业技术联盟10个,进一步提升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能级。

  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样离不开制造方式的提档升级。5年来,浙江更大力度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制造融合,提升制造业智造水平。截至2021年,全省共培育未来工厂32家,智能工厂(车间)423家。

  “浙江制造走向全球先进,是厚积薄发,也是顺势而为,更是志在未来。”王希全对此满怀期待。

 

银轮机械坚持创新 “跑步”入局新能源赛道

  6月24日,六十多条机械臂忙碌不停,负责装配、焊接、检测等工作,几台AGV小车来回穿梭运输物料,工人们负责生产线上的关键环节……位于台州的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工厂内,人机协同的高效生产景象成为新常态。

  这一幕,是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柴中华眼中,这几年企业快速发展的缩影。其表示,企业从2018年开始拥抱自动化、数字化,工厂员工减少了一半,人均产值却从原先的1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攀升到了现在的350多万元。

  近年来,浙江以数字化改革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等深刻变革。数字化浪潮下,一大批企业重塑生产结构,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为新风景。

  坚持创新,是浙江民营经济保持韧性的一大关键词。在浙江,诸多企业敏锐地捕捉时代机遇,以创新撬动新发展。柴中华表示,企业“跑步”入局新能源赛道,年销售额每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走出去”是浙江企业保持韧性的另一关键。

  对于疫情导致产业链面临断链风险,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加速工厂全球化布局。“我们位于墨西哥和波兰的两个工厂,将分别于今年11月和明年3月建成使用。”柴中华说。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眼下,浙江企业看到了眼前的困难,更看到了危机之中蕴藏的新机遇,积极谋划长远发展。

  柴中华表示,企业正处于“二次创业期”,将继续锚定全球化、技术引领等战略,以创新驱动,奔着“百年梦”不断前行。

   

三花提高产品竞争力 今年前四个月营收增逾三成

      今年1月至4月,营收额同比增长31.5%。这是三花控股集团(下称“三花”)交出的报表,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三花实业运行总监石松表示,由于三花的客户多在上海,受疫情影响,光是汽车零部件领域就有一亿多元的订单暂缓交货,工厂四五月份的生产节奏慢了下来。意外的是,冰柜成为疫情下的热销品,家电零部件的销量一下子被拉了上去。

      不过,这意外的增长,并非三花的重点。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三花便学会了和不确定性共舞。也因此,在最初得知上海客户延缓订单的时候,三花就迅速作了调整——临时上调汽车和家电零部件的备库量,“制造业都是有生产周期的,订单暂缓生产,不代表停产,有一定储备才能随机应变。”石松说。

      在位于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花工业园内,工人们用叉车把一箱箱零部件装上物流车。经过短暂的“慢节奏”,三花的生产线正逐步恢复正常。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和全球领先的汽车热管理系统控制部件制造商,三花已经成为全球众多车企和空调制冷电器厂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对它们来说,疫情远不是最大的“难点”,保持做好产品的定力才是。

      数据会说话:今年前三月,在中国乘用车销量负增长的大环境下,三花汽车零配件销量同比增长60%,成为行业市场的一匹黑马。

      订单持续不断的背后,是三花对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研究。原来,传统燃油汽车供热靠的是发动机余热,而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余热,对汽车零配件的能源管理要求就更高。

      三花知识产权部部长胡梅宴表示,他们对系统了解得越透彻,生产出来的汽车零配件就越适配,目前他们研发出来的新能源车零部件能源管理效率提高了20%至30%,深受客户认可。“这是我们靠产品赢来的新市场。”胡梅宴感慨。

   

亚太股份主持制定的《乘用车液压鼓式制动器总成》“浙江制造”标准发布

      6月24日,由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主持起草的《乘用车液压鼓式制动器总成》“浙江制造”标准经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发布,编号为T/ZZB 2781-2022,于2022年7月24日起实施。同时,该标准被列入省市场监督局【2022】2号文件2022年制造业百个重点标准研制攻坚清单。该标准的发布,将填补国内针对乘用车液压鼓式制动器总成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空白。

      本标准实施后,针对制动灵敏性、热衰退和整车降油耗方面,提出了启动压力和热过调、制动间隙自调随动性和制动器拖滞力矩等关键技术指标,从而整体提升了整车制动灵敏性和可操控性,使驾乘感受更舒适,整车行驶更节能。

      各项指标的提升为鼓式制动器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造车势力上的应用提供助力。将有助于提高和规范乘用车液压鼓式制动器总成的产品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浙江制造”品牌形象。亚太股份作为国内乘用车鼓式制动器的龙头企业,将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为行业制定领先标准,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越球电机实验室成功取得CNAS认可证书

      近日,湖州越球电机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实验室成功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一举跻身国家认可实验室的行列。

       CNAS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英文简称,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有资格颁发国家认可实验室的机构。本次认可评审因疫情因素专家组采取现场与远程评审相结合的形式,经过专家组三天的严谨细致评审,给予公司实验室一致认可评价。此次公司CNAS实验室认可的检测领域为电学、性能、电磁兼容(EMC)。

     公司获得了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表明公司实验室具备了认可准则范围内开展检测服务的能力,具备了为本公司及客户提供更严谨公信的检测能力,标志着公司实验室具有国家及国际认可的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同时,公司实验室检测能力获得国际认可,有助于提升公司产品的公信力及品牌的影响力,增加了公司参与国际互认实验室的双边、多边合作交流机会,增强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加速汽车电子布局 士兰微拟30亿投建汽车级功率模块封装项目

    近日,士兰微为进一步提升在特殊封装工艺产品领域的综合竞争优势,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拟通过控股子公司成都士兰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720万块汽车级功率模块封装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资金来自企业自筹,建设周期3年。

    这是士兰微继今年2月携手大基金二期加码12吋晶圆产线建设后,再度推出的大额投资项目。

     2021年,受益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等行业复苏,功率半导体供不应求,引发涨价潮,成为半导体领域景气度最高的细分领域之一。由此,去年士兰微分立器件实现营业收入为38.13亿元,同比增长73.08%,毛利率为32.89%,同比增长8.89%。

    士兰微表示,其分立器件和大功率模块除了加快在白电、工业控制等市场拓展外,已开始加快进入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市场,预期今后公司的分立器件产品营收将继续快速成长。

                                                            

 

杭州进出口前5个月增长8.9%

    “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6月中旬,杭州华鹰游艇董事长熊英拿到上个月的销售数据,刷新了公司月销售新纪录。熊英告诉记者,今年产能已经全部饱和,现在正开足马力生产。

  今年1月至5月,杭州进出口3087.2亿元,增长8.9%。其中,出口2136.4亿元,增长23.7%,出口增速领先全省2.3个百分点。而在去年,杭州进出口7369.0亿元,出口增速创10年来最好水平。多措并举之下,如何刺激更多的订单?

  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外贸企业面临物流难题,有货但没有货轮,在一个多月前还困扰着许多外贸企业。“我们最终在太仓港找到了合适的货轮,借助钱江海关推出的抵港直装便利举措,游艇从内河运输船吊装到出口货轮,不仅提高通关效率,还减少了吊卸费用。”熊英说。

  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杭州市商务局与宁波港建立工作小组,为企业提供多式联运解决方案。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由于中欧航线减少,杭州港务集团联动宁波港,迅速提供一套集成水水中转、海铁联运、乍浦支线等路线的国际航线,确保原材料进口高效畅通。

   为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杭州优化创新线上办展模式,打造国别展、专业展和特色展。不久前,杭州积极组织外贸企业参加迪拜展,共有151家中国企业在线上线下参与,吸引近3700位买家参加。此外,杭州还组建10支以上政企服务小分队,对点服务千家跨境电商企业,助力万家中小企业转型跨境电商。

 

浙江:到2023年底力争整合30万及以上大型仪器15000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浙江省关于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工作部署,加快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一网办”“一指办”改革,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杭州海关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一网办”“一指办”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实施意见》),现公开征求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3年底,大仪资源更加集聚。力争整合30万元及以上大仪15000台,安装物联网传感器11000台以上,大仪数字化集约率达到95%以上,形成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等各类主体共同组成的大仪共享网络。
   到2025年底,开放共享的良好生态基本形成,创新主体开放共享大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大仪平台与各创新主体的数据传输更加畅通,大仪使用率和共享率进一步提升,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能力充分显现。
 

5月产量环比增长约55.52% 浙江汽车产业加快恢复

       浙江汽车产业传来好消息。近日,从省经信厅获悉,一改4月当月产值、产销量纷纷下滑的颓势,5月浙江汽车产业明显好转,当月汽车产量达10.51万辆,环比增长约55.52%,同比增长13.02%。预计6月浙江汽车产业会进一步恢复,上半年整车产量将突破60万辆。

  产业链长、协同性强的汽车产业,是浙江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受前期疫情影响,长三角地区汽车零部件短缺、物流运输受限,一度对浙江的汽车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

  对此,我省迅速启动汽车产业链保障应急工作机制,全力打通物流堵点和推动复工复产。一方面建立两个名单:梳理形成“长三角区域重点产业白名单”企业601家,在工信部指导下,与上海、江苏等共同协调优先保障;排摸建立“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214家,省市县联动加强疫情防控、助企纾困等服务保障。

  另一方面用好两个平台:综合利用工信部“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和浙江省“产业链一键通运输保障平台”,收到413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运输保障和复工复产诉求千余件,安排专人对诉求事项逐一协调落实。

  在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下,自5月下旬开始,随着疫情形势渐趋缓和,整车汽车生产情况有所好转。截至目前,省内吉利集团、大众汽车、广汽乘用车、长城汽车、零跑汽车等整车企业均已复产,产能处于加快恢复阶段。

  在零跑汽车金华工厂总装车间,一台台崭新的新能源汽车,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目前,生产已逐步进入正常轨道,供应链保供也在加速恢复,生产线正24小时不停歇赶订单。”零跑科技副总裁张光银介绍。

  随着整车企业复产,上游汽车零部件企业愈发活跃起来。上下料、机加工、压装、磨合测试……在浙江鑫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能源一体化电驱动总成数字生产线基地,一套套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心脏”——二合一电驱动系统批量下线,即将供给省内外多家知名车企。尽管受疫情影响,今年1月至5月,鑫可传动销售额仍已超2亿元,是去年全年的2倍多。

  浙江汽车产业复苏过程中,浙产新能源汽车表现尤其亮眼,成为浙产汽车逆势突进的先锋。5月,新能源汽车产量3.39万辆,同比增长182.19%,环比增长23.21%,成为提振浙江汽车产业的关键力量。浙江造车新势力中的零跑汽车、合众新能源,5月销售均创下历史新高。

  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浙江汽车产业在加快复苏,但疫情影响仍在持续,部分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仍面临产业链供应链不畅的现实难题。为此,浙江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十链百场万企”产业链对接活动,首场便是汽车产业链。“希望通过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搭建好对接平台,促进整零、芯机、产才、产技、产融、产销的多方深度对接,推动产业链加速畅通。”该负责人表示。

 

稳外贸稳外资 浙江最新方案出台

      近日,浙江省商务厅正式发布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措施,作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的配套实施方案,细化了稳外贸稳外资具体举措。

      外贸保稳提质行动方案提出,将把保障重点外贸企业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国际性展会并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强化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支持作用,大力发展市场采购、海外仓等新业态等。

      如何细化实施?一是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开展调研走访,“一企一策”提供服务;加强省际协调和跨省互认,保障路网畅通高效,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二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纳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清单的小微企业平均降费幅度原则上不低于15%(含);小微企业政府统保平台费率下降10%以上,对山区26县小微企业政府统保平台进一步扩责降费。三是大力挖掘外贸新增长点。力争复评和新评省级公共海外仓20个;力争在海外智慧物流平台上线公共海外仓达320个。四是全力支持外贸企业抢订单。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RCEP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支持企业以“代参展”模式参展并根据绩调整和鼓励。

      全力稳住外资基本盘促进外资平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实际使用外资总量半年度完成107亿美元目标,同比实现正增长;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外资企业平等享受助企纾困扶持政策。

      行动包括挖掘利用外资潜力、创新招引外资方法、强化数字赋能外资工作、加强外资项目保障、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