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商会通讯第164期
2022-03-29 09:31:22

中国外贸增长强劲 机电出口稳中开局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外贸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据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9.1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21.4%,自2019年以来的两年累计增速高达23.5%,比全球平均水平的13%高92%以上。

    从出口对象来看,在中国同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中,中国全部处于顺差地位。

    从出口结构看,2021年中国出口产品中近六成是机电产品,其中整车出口更是异军突起,据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整车出口达197.54万辆,同比增长106.4%,出口金额343.56亿美元,同比增长119.6%。

    2022年外贸延续强劲增长势头。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今年 1 至2 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3%,其中出口3.47万亿元,增长13.6%;进口2.73万亿元,增长12.9%。从主要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2.02万亿元,增长9.9%,占出口总值的58.3%,其中电子元件、汽车出口分别增长24%、99.1%。进口方面,机电产品、农产品分别进口1.11万亿元、2254.4亿元,增长6.7%、7.7%。随着RCEP的正式生效,受益于成员间关税减让、开放市场准入等政策,以及取消部分贸易壁垒措施因素,机电产品作为中国第一大出口类别对RCEP国家贸易有望实现大幅增长。

    从各单项成绩看,我国的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多元市场格局进一步拓展: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6.3%,占外贸总比重提升至63.5%;对欧盟、东盟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多为两位数或近两位数增长,欧盟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三大外贸主体均有较好增长业绩,民营企业活力进一步展现,占比相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成为中国外贸实现平稳开局的重要支撑。

    直观上,迅猛的增长势头彰显了中国外贸强大的韧性:制造业巨大的产能、抗击疫情的一枝独秀、强大的组织能力,共同构成了中国外贸高速增长的底气。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原材料价格高位徘徊、运力结构失衡和与之相关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压力,让中国外贸面临较大挑战,承压前行。

    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固然可以通过开展贸易创新,在市场开拓方向上努力实现市场多元化等在一定程度上稳住外贸增长。

    不过总体来看,中国外贸在韧性被削弱、脆弱性被放大的过程中,也为我国稳住外贸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中国外贸企业与国家共同努力。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出口保稳提质”预期目标,并以一系列部署“多措并举稳定外贸”。诚不易,诚其意。

 

丰球克瑞“变频排污泵”上榜 “浙江制造精品”名单

     2022年3月9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公示了2021年“浙江精品制造”名单,由浙江丰球克瑞泵业有限公司申报的重点领域关键基础件“变频排污泵250WQ600-20-55C”上榜。

    丰球克瑞开发的“变频排污泵250WQ600-20-55C”叶轮采用双叶片闭式叶轮,叶轮模具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优化水力模型,制造出来的叶轮,能保证潜水泵的性能参数要求,具有较高的水力效率,同时具有较大的通过能力。经过多次优化设计和水泵性能试验,选定了高效的叶轮模型。

   

卧龙电驱获吉利12.66亿新能源电机大单

       近日,卧龙电驱获吉利12.66亿新能源电机大单,将为吉利汽车提供新能源汽车扁线驱动电机及其零配件。在绑定全球三大变速箱厂商之一采埃孚后,卧龙电驱开始持续发力电动化业务。

  此项目为卧龙电驱首个扁线电机项目,将助力其新能源电机业务再上一个台阶。

  据了解,吉利汽车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根据其官方数据,2022年2月,销量78478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4501辆,渗透率达到18.5%,创下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领域,未来预计随着吉利几何、领克等车型的持续放量以及欧洲、亚太等国际市场的持续开拓,卧龙电驱将充分受益与吉利合作放量带来的红利。

 

东华链条助力杭州三条地铁开通

       2月21日,杭州地铁3号线首通段、4号线二期、10号线首通段三条线路同时开通,东华链条扶梯链全部配套。

       杭州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约52公里,设站35座,全为地下线。主线起点为文一西路站,终点为星桥站,设车站31座;地铁4号线二期全长约26公里,起于地铁4号线一期彭埠站,止于池华街站,设车站15座;地铁10号线一期全长约14公里,起于逸盛路站,止于黄龙体育中心站,设车站12座。

       东华扶梯链条产品有商用型、公共交通型、自动人行道型等。目前,中国已开通地铁的有50余座城市,均有东华扶梯链配套。同时,东华扶梯链条畅销海外,已为全球前十大电梯品牌配套扶梯链条产品,销售网络全覆盖。

 

万安科技:蔚来Pegasus项目铝合金固定钳成功下线

        2月24日,万安科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蔚来Pegasus项目铝合金固定钳成功下线,一举打破了国内汽车底盘制动系统核心部件长期由外资垄断的被动局面,也让公司成为了该产品领域国内首家与自主品牌车企形成战略配套关系的供应商。

        万安科技是一家大型一级汽车制动系统供应企业,主要从事汽车底盘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是底盘前后悬架系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气压制动系统、液压制动系统、离合器操纵系统、底盘副车架等多个系列产品。

 

天能定制化叉车锂电池助力绿色变革

        近日,天能专为定向合作客户量身打造的300组叉车锂电池在湖州锂电公司正式下线。

       该批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电芯和智能电池管理系统,配备定制化模组,具备3500次以上超长循环使用寿命、车规级安全性能、2小时快速充电、免维护等优势,并涵盖了80V412Ah、80V280Ah、80V300Ah等近十种电压容量规格,能充分适配当前主流叉车型号,满足车辆对清洁化动力能源系统的需求。

       天能作为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商,在工程机械领域,致力于通过产品助力应用场景与模式的创新,为用户带来实际效益,实现物流搬运、工程作业的高效、安全、环保。

 

万丰镁瑞丁主持制订的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2年第2号国家标准公告,万丰镁瑞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25747-2022《镁合金压铸件》正式发布,将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镁合金压铸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具有充分的先进性、科学性、普遍性、广泛性,可提高镁合金压铸件产品的质量水平,为镁合金压铸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和验收依据。

     近年来,万丰镁瑞丁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既是标准的积极贡献者,同时也是标准的受益者。

 

杭叉智能牵手杰牌,推动智能制造

      3月16日,杭叉智能与杰牌传动就智能制造、智能传动解决方案等领域开展合作,结成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杰牌智能传动未来工厂AGV项目定位中国制造2025,共同打造中国AGV项目“智能工厂示范企业、智能产品示范工程、智能服务示范案例”,项目包含堆垛式AGV、迷你堆垛式AGV和潜入式AGV,共计63台。以此项目为契机,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京马电机产销两旺 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近日,走进位于洲泉工业区的京马电机有限公司电机绕线车间,只见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对电机绕线全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调试,本月底前该生产线将全面投入使用。副总经理李永兵说,今年京马电机投资6000万元引进了5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每条全自动化生产线相比旧生产线用工减少5人、生产效率提升30%。

      疫情之下,作为国内直流油烟机电机产品的“单打冠军”企业和行业标准起草者,京马电机正上演着精彩的“突围”,目前企业的订单已排至今年6月。1至2月,京马电机完成销售收入超1.35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

      “坚持不懈做超前的事情,坚定不移做行业标准的引领者,让企业迎来了销售旺季。”李永兵表示,由京马电机制定的车用空调风扇智能塑封电机产品行业标准正处于公示阶段,这标志着企业在这一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年车用空调风扇智能塑封电机产品销量有望突破120万台,引领京马电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绍兴上虞风机产业提升行动跻身全国范例

  近日,位于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的浙江上建风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人忙着焊接,数控切割机精准切割,自动化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行。“排烟风机等拳头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我们正加班加点,开足马力赶订单。”公司总经理童海标说。

  该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一家没名气的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得益于“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2021年该企业营收超1.93亿元,同比增长25.2%。2022年1月到2月,营收同比增长达47.5%。

  因诞生风机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上风高科而闻名的上虞,现有风机及配套企业500多家,总产值突破百亿元,跻身上虞培育发展的八大重点产业集群名单。

  近年来,针对风机企业在规模、人才配备、质量意识等方面参差不齐的现状,上虞出台政策,大力实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助推风机产业标准化生产。之后,又推出“全面提升+精准帮扶”举措。

    2021年1月,国家风机检测中心落户上虞,并对300多家风机企业开展培训及实验室开放等,大大提升了企业质量意识。同时,筛选30家风机企业作为试点企业,科学设置分级提升目标。

  浙江聚英风机工业有限公司自1995年设立以来,规模始终做不大。上虞市场监管部门携认证机构,帮助企业确立产品定位。企业深耕工民建风机领域,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相继开发新风过滤风机箱、环保离心风机等新产品。产品进入“浙江制造”名单,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打入了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去年营收突破1亿元,今年头2个月营收同比增长20%以上。”聚英风机副总经理沈炳校说。

  最近,上虞的风机行业提升行动入选“全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企业优良案例”。“这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入选的优良案例,具有很好的示范复制效应。”上虞区市场监管局计量与科技评管科科长罗杰说,接下去,将把风机行业提升行动经验推广至伞件等其他块状行业,助推上虞经济高质量发展。

 

台州数控机床行业产业大脑正式上线

       近日,由台州市经信局牵头,路桥、温岭、玉环共建的数控机床行业产业大脑正式上线,为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云”翅膀。“像丝杆、导轨等原材料采购,单家企业由于采购体量小,对于价格和发货时间缺少话语权,在供需紧张时,交期无法保证,会对产能造成影响。有了产业大脑,可以在线‘拼单集采’,实现‘团购’。”温岭市大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阮思郡说。

  台州经济型机床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总产值达500亿元,形成了覆盖模具、机床功能部件、机加工、工量刃具、机床整机的完整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态势良好。“但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专业化人才引育难、核心零部件采购难、高精度功能部件加工难、共性技术突破难的‘五大痛点’,靠企业自身难以解决。这就需要通过数字化创新寻求突围。”台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机床产业大脑立足台州,汇聚全球数据资源,融合企业侧和政府侧,贯通生产端和消费端,涵盖上线入链找链、企业中台、智库服务、设备物联等20余个多跨应用场景,全面完善产业链配套协作体系,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竞争力。

  日前,北平机床(浙江)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登录机床产业大脑平台,点击“入链找链”模块,一张“我的产业图谱”即刻生成,上下游企业、相关专家、政策利好等信息一目了然,贯通全链节点资源。

  当前,机床产业大脑集成全国产业链上中下游共60余万家企业的基础数据,基本形成了全国的机床产业链图谱,已为1000多家企业提供找链服务2000多次,节省费用100多万元;智库方面,与浙江大学等5个大专院校、工信部产促发展中心等4家研究机构等对接集成数据资源,入库行业专家130余人,持续涵养产业生态。

  设备上云用云,降低企业转型成本。收到新订单、车间自动排程智能调度、设备能耗实时监测、产量自动采集、出入库数据实时更新……当前,机床产业大脑行业数据仓入选了省产业大脑数据仓建设试点,已服务400多家企业,累计处理4万余个订单,企业数字化应用综合成本节省60%以上。另外,机床产业大脑还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支撑,集成模型库、产线仿真、虚拟调试、透明工厂等9个应用,加码“未来工厂”,目前已实施12个项目。

  “‘产业大脑’架起了政府与市场间的桥梁。随着数据底座不断夯实,机床产业大脑对于行业大势的分析将更精确,为企业市场战略提供服务的同时,为政府招商引资和政策制定提供分析支持。”台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黄岩传统模塑企业迎“华丽转身”

  眼下,杭州亚运场馆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在亚运会电竞场馆里,浙江精一新材料公司生产的智能控光玻璃产品正被应用于玻璃慕墙项目,这个被安装在场馆顶部的智能化设施,让中国首座亚运会赛事标准的电子竞技场更具科技时尚,也被大家形象地称为“蓝月亮”。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道的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精诚时代集团下属子公司。近年来,精一公司依托集团先进制造能力,将产业链延伸到光学材料领域,在加拿大设立有机光电研发中心,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玻璃”。“精诚在模具和涂覆方面的先进技术,以及设备的先进制造能力,为新材料的成型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产业从设备端到产品端的延伸。”精一公司执行总经理张昱喆说。

  走进公元集团双浦厂区,几条崭新的挤出塑料生产线正生产出一条条水上防滑踏板,该产品再装配上公元的主打产品——高密度聚乙烯专用管,以及网箱扶手管、网箱配件、附属配件等部分后,就可以组成一个个结构坚固、环保耐用的深水养殖网箱,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地,为当地水产养殖、渔业观光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设备支持。

  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对于塑料管材的需求逐渐放缓。“企业正着力进行管道材质方面的技术突破,努力打开地产行业之外的增量市场。”公元集团公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智勇说,为此,公元成立研究院,发挥多年来深耕塑料管道行业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

优势,瞄准上下游产业链,积极转型升级,构建品种规格齐全的消防保护、电力通讯、全屋家装、农业养殖、燃气管网等十大领域。

  “产业上游的原料、模具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都是我们自己在研发。我们在整个产业上下游共有6000多种产品,规格达上万个,在未来的3年,销售额争取达到160亿元。”陈智勇说。

  传统模塑企业的转型升级,也得益于黄岩区出台的系列政策组合拳。近年来,该区以市“七大千亿”和区“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培育为抓手,每年安排3500万元对模塑企业在科研项目立项、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进口改造先进设备、专业设计软件应用等给予扶持升级,推动模塑产业向产品高端化、制造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改造步伐,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强化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建设  助推计量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颁发的体温计、流量计和自动衡器计量器具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计量授权证书,全院新增3个计量器具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

  多年以来,省计量院十分重视计量器具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能力建设,不断拓宽国家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实验室能力范围,累计建成16个国家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实验室,位居国内省级计量技术机构前列。其中水表、燃气表、称重传感器等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实验室为国内领先;电能表型式评价实验室达到国际先进,并通过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国际同行评审。省计量院型评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有效支撑了我省的计量法制管理和计量行政监管,有力推进了我省省域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和我省计量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有效支撑行政许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依托雄厚的型式评价能力,2021年省计量院为294家省内企业开展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共计732批次,直接减免企业型式评价费用3358万元,涉及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等各类计量器具产品。同时,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外省有关市场监管部门委托,为28家省外企业提供型式评价49批次。积极配合我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做好计量器具产品“事中事后”监管的技术支撑工作,以涉及民生民安的计量器具产品为重点,近年来承担计量器具型式批准一致性审查任务90批次,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278批次。

  不断强化技术帮扶,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省计量院针对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热量表、机动车测速仪等生产企业,积极通过新产品摸底实验、驻厂帮扶、标准宣贯、技术指导、科研合作、开辟型式评价绿色通道、提供全流程高效服务等方式推进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一系列举措。在落实省局“百名博士进厂入企”活动中,省计量院组织37名博士及其服务团队成员,发挥高层次人才特长,深入企业开展检定校准、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技术服务,在产品制造流水线自动化检测、在线校准以及测试方法研究等方面给予指导,解决企业转型技术难题,助力企业新产品研发,有效赋能企业提质增效,促进计量器具产业转型升级。

    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服务构建省域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国家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实验室是省域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省计量院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在建设资金、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人才队伍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不断夯实国家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实验室能力,提升技术水平。

    2021年,全院技改投入9000万元,其中装备投入超6000万元,型评实验室能力提升投入近1000万元,涵盖了民用燃气表型评实验室、流量计型评实验室、民用水表型评实验室、压力仪表型评实验室,主要包括增加型评检测能力范围、提高仪器设备准确度等级、提升检测自动化水平等。全院16个计量器具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技术人员90余名,其中博士10名,正高级工程师9名,实验场地近9000平方米,水表、燃气表、热量表、压力仪表、称重传感器、机动车测速仪等一大批计量器具的型式评价技术能力领先全国,电能表型式评价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强计量供给侧改革,拓展计量器具型式评价新领域

  省计量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聚焦浙江省计量器具产业发展需求,聚焦生命健康、资源能源、智慧交通等领域不断提高计量供给能力。2022年省计量院拟向总局提出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地感线圈测速系统、透射式烟度计、综合验光仪等4类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实验室的筹建申请,进一步完善型式评价能力,更好服务于国内有关计量器具产业的发展。

                                                            

浙江装备制造业总产值首破4万亿元

       浙江重器再传好消息:2021年,浙江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0295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21130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元。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可集中反映科技水平、制造能力和综合实力。继2020年浙江规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后,2021年又一举突破4万亿元。步入增长快车道的装备制造业,有力支撑了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省建设。数据显示,2021年,浙江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9073亿元,两年平均增速14.1%,高于全国并领先国内装备制造业强省,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58.7%。

  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分析,随着国际国内产业链逐步修复,全球对装备的需求大幅增长。2021年浙江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27.9%。具体到浙江,随着工业投资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一大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和传统产业改造项目加速投产达产,有力拉动装备制造业高速增长。

  通过深入实施装备首台(套)提升工程、打造标志性产业链、深化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改革等举措,浙江助力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牢牢锁定增长机遇。  

    以首台(套)装备为例,截至2021年,浙江共培育了1458项首台(套)装备,其中国际首台(套)5项。奔腾激光(浙江)有限公司去年底刚入选2021年浙江国际首台(套)的3万瓦高速高精超厚板智能激光切割成套设备,新年即迎来开门红。“今年以来,3万瓦激光切割设备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公司董事长吴让大说。

  浙江装备产业结构也在趋优。2021年,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5023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近四分之一。越来越多重器诞生在浙江。就在上个月,在连云港盛虹炼化项目现场,湖州产的世界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三一SCC98000TM履带起重机,顺利完成二段产品分馏塔吊装,标志着4500吨“全球第一吊”双臂工况实现完美首秀。

  装备制造业创新动能不断增强,为浙江制造提档升级增强了后劲。2021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66%,高出规上工业0.89个百分点;规上新产品产值21040亿元,首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