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商会通讯第162期
2022-01-26 14:16:16

 

浙江两会|浙江GDP迈上7万亿台阶!2022年力争为企业减负3000亿

  1月17日上午,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浙江省代省长王浩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达7.35万亿元,增长8.5%,2022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要增长6%左右。

  报告指出,2021年,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全省生产总值达7.35万亿元,增长8.5%。

  具体来看,2021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2%、10.4%。产业发展方面,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1%、17%,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16.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

  此外,报告还明确了浙江省2022年主要经济发展目标。2022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

万人,调查失业率5.5%以内。

       报告指出,2022年浙江省将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在产业发展上,报告明确了要以“千方百计惠企助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2022年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在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方面,报告指出: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包括实施重大科研平台设施建设迁移工程,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新增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0家。

  二是加快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6%以上,实现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力争新增上市公司达70家,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单项冠军企业20家。

  三是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厚积成势,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新增“未来工厂”15家、智能工厂150家。

  而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报告对实施“五大政策包”+“四张要素清单”稳进提质政策体系作出详尽部署,力争以3000亿元减负“真金白银”换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专注前行。

  除此之外,今年浙江省还将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内生动力,力争实现有效投资6%左右,实现制造业投资增长1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以上。

                                                             

丰球克瑞公司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

      2021年 12月31日,浙江丰球克瑞泵业公司正式获得由国家工信部核定授权评定机构颁发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这标志着丰球克瑞公司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丰球克瑞公司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取得实质性成果。公司于2021年5月组建专题项目组,正式启动两化融合体系贯标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组严格按照体系建设的要求,经过现状调研与诊断、顶层设计、体系策划与实施、新型能力打造、内外部评估审核等阶段,成功建立起完整且符合企业实际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创新打造“成本精细化管控”能力。项目历时5个多月,先后完成相关体系文件3项、标准化控制程序18项、相关制度9项,记录文件59份,先后组织项目重要会议6次、内外部评审会议4次,最终于2021年12月成功获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

      "两化融合"是工信部推行的国家战略,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技术、产品、服务、管理等各个层面的深度结合,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工具,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的通过,标志着丰球克瑞公司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已获得国家认可,企业信息化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今后,丰球克瑞公司将持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努力打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不断实现企业管理、业务运作、信息建设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为公司持续高质量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天通控股成为“浙江省首台(套)”上榜企业

      近日,浙江省经信厅公布《2021年度浙江省首台(套)装备认定结果公示名单》,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榜!

      首台(套)是“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简称,是指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产品。包括成套设备、整机设备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是企业科研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声表面波器件(TC-SAW)用6英寸铌酸锂晶片”具有缺陷密度低、平坦度和光洁度高、一致性好等核心技术特点,相关技术已获发明专利11件,其中PCT专利1件,处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本产品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铌酸锂晶片是国家通信产业关键材料领域急需解决的进口替代材料,为5G射频滤波器国产化提供急需的关键材料,对打破国外5G射频滤波器产业链垄断,助推浙江省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及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从POE到光源 士兰微电子激活安防潜能

      2021年12月26-29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上(CPSE)在深圳举行,为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落地提供前瞻技术产品及先进解决方案。

      目前,全球安防市场正快速增长,近几年一直保持15%的年均增长率。预计到2021年底,全球安防行业总产值将达到4000亿美元,中国安防市场将达1500亿美元。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一体(IDM)的企业之一,士兰微电子本次携POE芯片及光源方案助力安防领域,激活产业潜能。

      本届安博会备受关注,呈现了数字安防融入百业、安防产业格局加速重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等亮点。士兰微电子也将持续依托IDM模式,加快对POE、光源方案等领域的新品开发,大力推进系统创新和技术整合,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品品牌,为安防行业助力。

 

工信部公布“绿色设计产品”名单横店东磁多款产品入选

       近日,工信部公布2021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包括“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名单,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6个型号的单晶硅PERC太阳能电池片、高效单晶硅组件产品上榜“绿色设计产品”名单。

      近年来,横店东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大在绿色科技、智能制造领域的转型升级,实现了从粗放式发展向自动化发展,再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逐步演进。今年,该公司被工信部列为“第二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之一。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横店东磁不仅加大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同时也加大工厂环保与节能改造的投资,以持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该公司率先投资建成浙江省首批“未来工厂”之一的电池片六厂,不仅成为中国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样板工厂,更是节能环保的先锋:其单位电耗比行业规范要求低41.7%;单位水耗比行业规范要求低53%;用碱抛工艺替代传统酸抛工艺,实现总氮排放减少360吨/年。

      在电池片六厂基础上,今年,横店东磁投资新建了“未来工厂”升级版的电池片七厂,在江苏泗洪投资新建的“年产2GW高效组件项目”产线也已建设完成并逐步投入生产,为企业以及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助力。

 

诺力智能AGV入驻浙江奇达纺织,提高现场生产物料存储准确性

      近日,由诺力智能股份承建的浙江奇达纺织有限公司的AGV项目,在经过了阶段性的试运行后,顺利通过验收,并稳定服务于该公司。智能化配送符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先进生产概念,是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的提高现场生产、物料存储的准确性和效率。

      诺力智能自主研发的NT10S型激光环境导航诺宝机器人、ACS控制执行系统和LMS生产管理系统,能够成功对车间内制造产品在工艺流程上进行物流输送的管控,并涉及到的设备和搬运工位进行规范作业,通过将作业任务实时下达给AGV,实现车间内物料搬运的智能化和高效化作业。

      同时,在系统上保证流程、应用、管理规范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生产设备能实时、高效的运转,并保证数据统一。

                                                                              

 

吉利汽车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之冠

        2022年1月6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公布2021年12月及全年销量数据:

  12月销量158,765辆,同比增长约3%,环比增长约17%;2021年吉利汽车总销量为1,328,029辆,连续五年产销突破百万辆,市场占有率稳健增长。全球新高端品牌领克汽车12月销量为25,846辆,同比增长约4%,全年销量达220,516辆,刷新领克品牌历史最高年销量纪录。自2017年以来,吉利汽车已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2022年,吉利汽车将销量目标定为165万辆,继续提高市场占有率,坚持高质量发展。

       在新能源领域,几何A、几何C、帝豪EV等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12月销量为18,813辆,同比增长约162%,创月度新高;2021年总销量为100,126辆,同比增长约47%。

  在国际市场方面,12月出口量同比增长44%至17,125辆,创出口量月度新高;2021年累计出口量达115,008辆,同比增长约58%。面对海外严峻的疫情形势,吉利汽车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东南亚布局再落一子,新增签约老挝市场,并在智利、埃及、乌克兰、巴林等市场启动业务。业务足迹覆盖至28个国家,新增销售网点24家,海外销售和售后网点达到227家,吉利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瑞立荣获一汽解放“技术支持奖”“供应保障奖”

        1月7日,以“同心戮力克时艰 奋楫笃行拓新程”为主题的一汽解放2022年新车型推介活动暨采购工作会议在吉林长春召开。会上瑞立被授予“技术支持奖”,旗下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长春瑞立科密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被授予“供应保障奖”。

        据悉,2021年,一汽解放以总销量近44万辆,中重卡近37万辆、中重卡份额23.5%的骄人业绩,再创十项历史新高,勇夺十项行业第一,创下国内重卡“六连冠”、中重卡“五连冠”,全球“四连冠”、品牌价值连续十年行业第一的优异成绩。

        优异的产销业绩,离不开供应商的有力支持。瑞立已连续多年获得一汽解放的供应商奖项。2021年,瑞立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和一流的品质、一流的服务,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再次证明了一汽解放对瑞立的信任和肯定。

 

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调研万丰航空产业

       1月12日,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率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到访万丰航空小镇调研万丰通航产业发展情况。省政府副秘书长董贵波,省机场集团董事长王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胡嘉临等参加调研。市领导陶关锋,县领导黄旭荣、王奇洲、裘武宏、吕田等,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滨陪同调研。

       高兴夫副省长一行实地考察了万丰飞机制造工厂及通用机场,了解了万丰航空全产业链发展的最新情况,并亲身体验了万丰钻石飞机。

       陈滨董事长介绍了万丰通航的全产业链发展历程、全球布局情况、新项目研发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他表示,中国通航产业的高速发展趋势已成为举国共识,万丰航空将抢抓机遇,大力发展通航产业,努力为浙江航空高质量发展作更多贡献。

       高兴夫副省长对万丰通航产业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和科技创新能力表示高度肯定。中国通航产业就像芯片行业一样,市场空间巨大。他赞赏万丰发展通航产业有眼光,有实力,有魄力,走在了行业前列。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通航产业发展,制定以飞机制造为主的全省通航产业发展专项意见规划。他希望万丰不断扩大通航产业发展规模,提升飞机制造实力,勇于创新,敢想敢试,抢占先机,探索一条浙江通航产业发展特色之路,为全国通航发展提供成功样板和宝贵经验。

 

浙江银轮机械荣获“202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

       近日,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表彰2021年省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的决定》,其中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

       近年来,天台县市场监管局以质量强县为目标,全力构建以各级政府质量奖组织和“品字标”企业为核心的培育梯队,全方位、多渠道地为申报企业提供精准指导,帮助企业不断完善自身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增强内生动力 。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制造和销售各种热管理和尾气后处理产品的民营股份制上市公司,现在全球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40多家,是我国热交换器行业首家民营上市公司、行业标准的“组长级”起草单位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换热器产销量连续十几年居国内行业前列。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传感器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202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5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要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当前,人口红利下降、人力成本上升、人才结构矛盾等问题正在成为困扰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难题。为解决用工问题,一些制造业企业开始发力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工厂,通过引入机器人来解决用工短缺和成本上升问题,同时以提高产能、提高利润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目前,机器人在制造业行业中的应用可谓十分广泛。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威胜集团、川仪股份、汇中股份等企业也在加码建设智能工厂,推进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升级,通过引入智能化生产线与智能协作机器人,实现人机协作、自动化柔性组装、工序间物流自动传递等。

    业内人士表示,机器人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载体,中长期市场潜力较大。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2020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应用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经覆盖汽车、电子、冶金、轻工、石化、医药等52个行业大类,在仓储物流、教育娱乐、清洁服务、安防巡检、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了规模应用。

    同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将进一步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工业机器人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拉动。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各行业需求的提升,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MEMS技术等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近年来,机器人技术正从传统的工业制造领域向医疗服务、教育娱乐、勘探勘测、生物工程、救灾救援等领域迅速扩展,适应不同领域需求的机器人系统被深入研究和开发。在机器人崭露头角于工业生产的同时,与机器人相关的技术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传感器技术如影随行,密不可分。

  作为信息技术基础之一的传感器,如今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之中,不管是从机器人到无人驾驶,还是从智能手机到智慧家居,抑或是正在建设的智慧城市,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其中,传感器在机器人产业中的应用受到了以美国和日本为主的大部分国家的关注,在这些先进国家的带动作用下,全球掀起了一股智能传感器发展的热潮,当前我国也身处其中并积极应对。

  机器人与传感器的组合,可以说具有十分美妙的化学反应。传感器之于机器人就像各种感知器官之于人类,传感器为机器人提供了视、力、触、嗅、味等五种感知能力,让其拥有灵活的身姿、灵敏的智能,以及全自动化的操作。机器人通过多种传感器进行感知,这些传感器包括光学传感器、力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速度及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等。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s最近的一项研究,机器人和自动化在过去几年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制造商都在生产设施中集成机器人系统,以提高产能、提高利润率并降低运营成本。这些趋势产生了对机器人组件的大量需求,包括3D视觉、力扭矩和触觉传感器等机器人传感器。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为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落地场景和更高要求。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方面传感器应用需求迎来快速增长,传感器的研发生产获得进一步加快;另一方面,机器人给传感器的升级带来了功能、种类和技术方面的新要求,促进着传感器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五部门联合发文:大力支持测量仪器发展

        2022年1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35年,计量基准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数字化量传溯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部分重点领域测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研制成功一大批国产测量仪器设备,新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核心测量仪器设备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建设50家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培育100家测量仪器设备品牌企业,形成200项核心测量技术或能力。

  测量仪器是对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测量与控制的基本手段。别看它只是单一的仪器仪表,其实融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技术,成为现代工业产品中新技术应用发展非常迅速的产品之一。
  在现代工业产业链条中,从产品基础原件到整机的研究、实验、分析、设计、加工、装备、调试、检验、鉴定和应用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辅助,几乎所有制造业企业都有潜质成为测量仪器服务商的客户。
  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增长、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全球电子测量仪器市场规模保持持续上升增长态势。近年来,自动化制造、智能实验室、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等终端垂直行业的快速增长,有效地推动了电子测量仪器的快速发展。
  根据Technavio数据,2019年全球通用电子测试测量行业的市场规模为61.18亿美元,预计在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7.68亿美元,市场空间持续增长。受益于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下游新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测量仪器市场在近几年高速增长,电子测量仪器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约三分之一,是全球竞争中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
  根据Frost&Sullivan《全球和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独立市场研究报告》,中国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自2015年至2019年间以15.0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从171.54亿元增长至300.93亿元;预计中国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422.88亿元。

  纵观行业现状,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属于高端科研仪器设备,需要长时间积累,特别考验一个国家基础技术的厚度。由于国内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起步较晚,技术积累时间较短,在产品布局及技术积累上与国外优势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产品结构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中高端产品市场主要被国外优势企业如是德科技、力科、泰克以及罗德与施瓦茨等占据。
  据海关统计,2016年进口仪器仪表449.6亿美元,仅次于石油和电子器件,是第三大进口产品。随着中国尖端科技研发的井喷,科学仪器进口越来越高,2019年已经高达519.93亿美元,获利方主要是欧美企业。
  然而该行业也面临着与芯片类似的困境:去年美国曾宣布了限制范围扩大,包括了数字示波器等科学仪器、飞机引擎和某些种类的电脑。如果我们不尽快实现科学仪器的自主可控,未来很可能被“卡脖子”。
  在此背景下,国家对此也高度重视,将“高端电子专用测量仪器”等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5月领导还在院士大会上指出,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还设置了“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科技部设立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信部在多项发展政策中引导和支持仪器仪表企业实施企业升级和技术改造。

  此次,四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指出,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设计、核心器件、核心控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测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积极推进测量仪器设备智能化、网络化。加强高精度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的研制和应用,基本实现关键核心设备自主可控。
  随着5G、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行业的驱动,国内市场对中高端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国产替代、自主可控需求的增长,无疑为国内厂商创造了绝佳的发展机会。企业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力度提高现有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出新型的、适应新需要的测量仪器,助力国产测量仪器品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