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商会通讯第161期
2021-12-28 10:12:33

 

浙江积极对接RCEP 推动外经贸高质量发展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对中国等10国开始生效,该协定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

     RCEP生效对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升级和重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意义重大。浙江省作为外贸大省,抢抓RCEP机遇,积极推动外经贸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RCEP国家是浙江省最大的进出口市场。2010年以来,浙江对RCEP区域出口、进口比重分别提升了3.8和5个百分点。今年前7个月,浙江省对RCEP国家出口占全省比重达20.2%,超过欧盟、美国,是浙江第一大出口市场;进口占比达41.6%,远高于欧盟、美国。

在双向投资方面,RCEP国家是浙江省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地,是浙江省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截至目前,RCEP成员国在浙江累计投资280.7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6%。日本、新加坡、韩国等RCEP国家是浙江外资的重要来源地。浙江企业在RCEP国家累计投资362.2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36%。

    此外,RCEP国家是浙江省服务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今年前7个月,浙江省服务贸易前十大国际市场中,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分别居第3、4、9、10位,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16.9%,主要是通信服务、网络教育和医疗等。

    自RCEP签署以来,浙江积极行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开展规则专项研究和宣传辅导培训,举办专题经贸活动,有效促进了RCEP工作实施。具体来说,浙江成立工作专班,多次召开RCEP国际经贸规则研究应对工作会议,并加强部门协同,与相关单位建立自贸协定实施联合工作机制,开展宣讲。围绕RCEP对浙江的贸易、投资、营商环境、供应链产业链等影响,开展系列研究,形成了《RCEP协议签订对浙江的影响及应对建议》等研究成果。在加强培训帮助企业系统了解RCEP规则方面,今年以来培训企业1.7万余家,参训人员超过8.1万人,组织4700余人参加商务部RCEP线上专题培训。同时举办RCEP成员国网上交易会(货贸类)27场,参展企业1197家次,采购商1990家次,成交意向额1.3亿美元,还举办了多场面向RCEP成员国的投资促进活动。

    为适应协定实施后更加开放的环境和竞争更加充分的新形势,提升浙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浙江将着力做好六方面工作:

    建立RCEP工作机制。在浙江省出口专班的基础上,成立包括发改、经信、商务、交通、国资、公安、海关、市场监管、科技、财政、税务、人行、贸促等部门的RCEP工作专题小组,形成省级部门、各地政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出台浙江省落实RCEP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工作清单,梳理清单中的机遇与风险、改革突破点,进一步明确工作时间节点,表格化清单式做好任务落实。继续深化RCEP对浙江省产业、贸易、知识产权等方面影响的研究。

    加快企业培训。将RCEP与浙江省产业发展特点结合起来,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面向企业的培训活动,帮助企业迅速掌握原产地、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规则。力争年底前实现外贸企业培训全覆盖。

    提前布局抢占先机。利用RCEP中的国际经贸合作条款,与日本、韩国及东盟相关地区加强在数字经济、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汽车等行业合作,加快市场布局。特别是日本作为我国新增的自贸伙伴,浙江省抓住关税降低的契机,大力开拓日本市场。同时,建设好中日(平湖)国际产业合作园、中韩(衢州)国际产业合作园、泰国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等境内外开放平台,加强产业链的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格局。

    构建贸易物流大通道。发挥宁波舟山港枢纽地位,加强日韩、东盟十国、澳新等航线组群,推动与RCEP国家港口间的紧密衔接,发展多元化跨境物流,形成以宁波舟山港为枢纽港的航线网络布局。拓展省内机场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开通至东南亚全货机航线,加密至日本大阪等航线。

    探索开展先行先试。支持义乌探索设立RCEP经贸合作示范区,抢占先发优势。发挥自贸试验区开放压力测试的平台作用,鼓励自贸试验区各片区积极争取过渡性条款在浙江先行先试。  

 

三花5G未来工厂项目荣获工信部大奖

  近日,工信部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深圳落下帷幕。中国电信杭州公司联合三花参与申报的《基于UPF下沉园区的三花5G未来工厂》项目在决赛中斩获银奖,为浙江省在本次赛事中的最高奖项。

  由杭州电信和三花自主开发的“三花全域性溯源系统” 是三花5G未来工厂项目的核心内容。该系统基于5G“工业网关+下沉UPF+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系统”,是工业4.0下的产物。系统基于产线的数字孪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满足高端客户的要求,同时可对设备进行灵活配置和动态调优,提升良品率,降低客诉。

  三花5G未来工厂项目有效突破了产能瓶颈,一方面重新定义合格产品标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提升数据安全,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高质量、可优化、可追溯的产品。随着项目的投入运营,通过高效的数据传输与采集,预计实现节能减排10%以上。因此,项目的推广应用,将为三花的技术领先和节能减排发挥良好作用。

  未来,该系统将推广应用到三花全球9个主要生产基地和20多家工厂,同时将加快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为推动行业向更绿色、更安全、更高效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湖州安达新能源车零部件项目正在调试压铸岛

    近日,位于南太湖新区的湖州安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年产1500万套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智能制造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

    湖州安达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及配件、铸件的制造,主导产品为机油滤清器支架、发动机支架、发电机支架、气缸盖罩、油底壳等各类汽车铝合金压铸件和气门导管。

    据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设备部部长卢文涛介绍,新引进的50组设备由压铸机、打码机等十余种机器组成的压铸岛,目前技术人员正在抓紧调试新引进的首台设备。这些设备将极大提升公司的自动化生产水平,预计产值同比提升50%。

 

士兰微功率器件产品荣获第十六届“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

  在12月20日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暨“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活动发布仪式上,士兰微功率器件产品600V 75A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SGT75T60SDM1P7)荣获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

  “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是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的指导下,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举办的全国性集成电路行业会议。大会颁发的“优秀技术创新产品”,主要面向近两年内研发成功,技术创新性强、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完善自主供应链产生效益的单款新品产品。

  SGT75T60SDM1P7产品是基于士兰微电子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场截止(Field Stop III)工艺制作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具有较低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快速关断能力、宽反向安全工作区范围等特点。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UPS(不间断电源)、SMPS(开关模式电源)以及PFC(柔性线路板)等领域,已经应用于公司多个客户的监控闪光灯方案、UPS电源系统、光伏逆变器系统等功率器件产品中,客户使用稳定,性能可靠,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以IDM模式(设计与制造一体化)为主要发展模式的综合型半导体产品公司,士兰微依托5、6、8、12吋硅芯片生产线和先进化合物芯片生产线,依托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超过400人的芯片设计团队、接近2000人的工艺、封测技术研发和支持团队,形成了特色工艺技术与产品研发的紧密互动,持续推动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发展。

  2021年以来,士兰微围绕“持续提升综合能力,发挥IDM模式的优势,聚焦高端客户和高门槛市场”发展方针,在家电、通讯、工业、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积极布局,产能利用率大幅提高,实现业绩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76%,归母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1543%。

 

首届“浙江三一装备与丹佛斯数字液压技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日前,“第一届浙江三一装备与丹佛斯数字液压技术研讨会”在湖州安吉成功举行。

  丹佛斯战略客户销售总监方堃、浙江三一装备副总经理彭继文等参加活动,双方共32名核心研发骨干就数字液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开了深入的展示和探讨。

  研讨会伊始,浙江三一装备智能化研究所仿真工程师敖露介绍了目前三一数字液压技术发展情况,重点展现履带起重机数字仿真液压系统模型精度达95%以上,成功解决回转冲击问题的成功经验,并提出未来产品开发将数字模型纳入为必要技术协议参数。

  期间,双方积极发言,气氛热烈。丹佛斯中国区李春光、柴昊、张范蒙等技术人员分享了丹佛斯最新技术和产品成果:包括液压系统寿命预测、DDP数字泵和HIC数字阀等成果和产品。

  本次研讨还特邀行业专家许仰曾教授进行了一场“液压数智化时代的思考”为主题的精彩演讲。许仰增表示,未来人类技术发展方向是万物互联。主要体现在无人化和碳中和两方面,液压技术主要应用在智能节能、网络控制、智能轴控和全生命周期控制四个领域可以发挥作用。

  据悉,三一重工和丹佛斯在油泵、马达等核心零部件领域拥有20年的合作经验,建立了深厚友谊。双方曾联合解决了多个技术问题,是业界公认的强强联合经典案例。双方曾联合开发的“PVED-闭环控制多路阀”并成功应用于三一起重机械,极大提升了产品操作性、安全性。

  目前,浙江三一装备与丹佛斯双方已根据已取得的技术成果与未来需求展开充分沟通,并确定未来双方开展合作课题,以持续在DDP数字泵、泵寿命预测等方面展开新一轮合作。

 

贝盛控股甘肃定西30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

    近日,贝盛控股宣布,由其投资开发的甘肃定西30万千瓦风电项目目前已经正式并网发电,此项目是国家能源局定点帮扶通渭风电基地最大单体风电项目。

    据悉,此30万千瓦风电项目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通渭县地处陇中丘陵沟壑区,项目所在地黑燕山-牛营大山沿线等区域风力资源丰富,全年有效发电时间约2400小时。

    项目由浙江贝盛控股独家投资开发,总投资25亿元,总装机规模30万千瓦,共安装85台风机,同时项目配套2个110kV升压站。该项目于2020年五一期间开工建设,2021年12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项目每年可提供约7亿千瓦时电量,与同规模火力发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煤炭28万吨标煤,减少2400吨粉尘大气污染,减少2000吨二氧化硫排放。同时,也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当地电网能源结构,有效补充绿色电力供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除此30万千瓦甘肃定西风电场项目外,贝盛控股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新能源板块动作频频:

    产品及制造端,贝盛绿能先后于5月及10月发布基于182及210大尺寸电池的DuDrive Max及DuDrive UltraMax高效光伏组件系列,产品最高功率超655W。同时,贝盛绿能全新3GW智能制造组件工厂即将于2022年一季度竣工投产,产线将全面兼容大尺寸P型PERC电池组件及N型TOPCon电池组件。

    分布式与“整县推进”项目端:4月,贝盛新能源与山东菏泽市相关区县签订1GW风光项目开发框架协议;6月,贝盛新能源与吴兴产投集团合资成立国盛新能源, 联合开发500MW分布式项目,首批100MW分布式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端:8月,贝盛控股与青海海西州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计划于“十四五”期间总投资245亿元,建设5GW“风光牧储”一体化新能源基地项目,今年电站框架协议签约规模在国内综合排名第十三,民企排名第二。

    随着国家“双碳”步伐的提速,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已经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光伏年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10GW。

 

兆龙互连获评2021中国智能建筑品牌“综合布线领先品牌奖”

    近日,由千家智客联合千家品牌实验室共同举办的2021年度“中国智能建筑品牌奖“颁奖典礼在广州东方宾馆盛大举行。兆龙互连获评“综合布线领先品牌奖”。

    此次峰会聚焦“智慧互联,重构‘AI+云’时代”,携手全球知名智能化品牌及业内顶级专家,共同探讨AI、云计算、大数据、IoT、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安防等热点话题与最新技术应用,助力数字经济建设。

    大会现场,兆龙互连展示了第四代6A万兆非屏蔽铜缆系统(获得国家专利);支持90W 以太网供电,在10 Gbps压力测试下零误码的6A万兆屏蔽铜缆系统;具有高性能余量的6类千兆铜缆系统,大陆唯一通过Intertek传输性能和PoE耐久性测试的非屏蔽6类模块等创新产品。

 

平湖:“三链协同”加快打造先进机床产业集群

    机床是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是产业基础能力的核心构成。近年来,平湖市坚持产业链式培育理念,以“双循环”谋篇,为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聚焦项目招引、链主培育、生态打造,构筑起“主机为龙头,功能零部件和工装夹具、刀量具相配套”的完整机床产业链体系。2021年1-10月,平湖市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123.11亿元,同比增长41.07%,并成功引入世界三大高端机床制造商之一德玛吉,未来平湖将成为德玛吉5轴铣削加工中心的重要制造基地。

    聚焦产业链“内外融合”,打造一体化产业集群

   “链主”拉升产业层次。依托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省唯一的经省政府批准的日商投资园、工信部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的国别优势,重点加大日资、德资高技术机床企业的引进力度;先后引进全球数控机床整机龙头企业3家、零部件配套企业20余家,其中,日本电产京利的高速精密自动冲床占全球市场份额超60%;津上精密的精密自动车床、精密刀塔车床等高精密数控机床在国内市场占率高居第一;东精计量仪的半导体倒角机、剥离清洗机的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其倒角机产品覆盖2/3/4/5/6/8/12/16英寸全规格硅片,12英寸以上全球市场占有率接近100%。

    打破外资“双链”壁垒。坚持外资整机融合内资配套的产业发展战略,利用原五金机械行业产业基础,加大铰链、紧固件等传统小五金转型升级力度,不断扩大高端数控机床零部件的本土生产配套能力;海辰机械、成功机械、斯迈克机械、华晟精密机械等一批高端配套企业快速发展,在进入本地外资整机企业供应体系的同时,已逐步挤入通快、哈斯、哈挺等国际顶尖机床企业供应链。截至目前,平湖市已有50余家企业与津上精密、日本电产京利、上海通快、嘉兴哈挺等整机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彻底打破“外资机床封闭供应链”。

    推动区域产业融合。长三角地区机床产业发达,上海、苏州等城市拥有一批整机生产企业,嘉善、昆山等地有发达的铸件产业,苏州、海盐等地有真空渗碳热处理、盐狱热处理等机床产业必备的高端热处理企业,上海、嘉兴有金属氧化、磷化企业,供应链协作体系十分完善。在此基础上,平湖充分利用周边工艺配套完善的优势,就近挖掘市场,推动机床产业延伸出了钣金压延、表面处理、铸造锻造、刀具载具、动力元件、轴承、齿轮、减速机、密封件、弹簧、模具等。在融入周边整机企业供应链的同时,也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机床产业配套协作体系,不断提升产业根植性。目前,平湖机床产业的长三角区域配套率已超95%,几乎所有零部件和工艺都可在1小时交通圈内实现配套。

    着力创新链“硬核驱动”,打造一体化创新体系

    突出技术创新。深耕细分领域,引导本土配套企业紧盯高端钣金、伺服动力刀塔等产业链中的特定环节或关键产品,与大企业开展协同研发,提供定制化产品;充分发挥好平湖机床产业“整零”齐全,零部件配套紧贴用户、决策敏捷的特点,加大产需之间的技术融合,培育出一大批技能适应外资“链主”高标准、又能服务内资整机个性化的工程师和工艺师。目前,全市机床产业已建立省级研发中心3个,培育出省级首台套3项、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 

    突出产品迭代。主动顺应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求,调整产品市场定位。津上精密的智能联网技术可连线其走心机,具备自动报警、自动诊断、自动测量、反馈跟踪功能,实现智能远程监控、多平台数据共享、数据上云等智能化生产,为客户节省80%以上的人力资源成本;海辰机械自主研发的高精密刀塔、主轴等核心功能部件,在一批基础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华特数控的龙门镗铣床已实现软硬件全面自主化,并成功进入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制造设备供应体系。

    突出模式升级。结合数字技术,加大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的创新,鼓励企业探索云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推动机床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围绕机床产业非标零部件制造领域的产能共享需求,打造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零捷网”,目前,“零捷网”的行业产能共享、订单对接、设备联网和产能分析等功能模块均已上线,平台入驻企业80余家,月交易额超150万元,并为入驻企业提供了与欧洲客户的供需精准匹配渠道;同时,津上精密、华特数控等整机企业通过提升运维服务能力,实现由向客户提供机床到提供制造方案的转变。

    瞄准生态链“品质提升”,打造一体化支撑体系

    升级政策环境。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对机床产业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技改扩产给予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的奖励。联合千人智库,连续8年在平举办智能装备及机器人高峰论坛。借力“数字化改革”,打造海外工程师全周期服务省级试点场景应用,为机床产业海外工程师的来华申报、管理、数据分析、全周期延伸服务提供一站式平台。

     搭建国内外产业合作平台,成立欧美俱乐部定期开展产业交流,每年举办德国、日本、瑞士等专场产业合作交流会以及上海、深圳、北京等多场招商推荐会,重点推动机床产业全球精准合作。

    升级平台载体。搭建高能级产业平台。充分利用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优势资源,累计引进机床产业知名企业11家,总投资超62亿元,同时,高标准建设专业园区,着力打造集人才科技扶持、投融资平台、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独山港智能装备创业创新中心和经开区智创园。目前,独山港智能装备创业创新中心和经开区智创园分别入驻企业12家、4家,已成为平湖机床产业小微企业孵化的核心载体。

    升级智力支撑。针对研发能力弱、人才短缺这个瓶颈,持续深化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的长效合作,建立了上海交大智能光电研究院、上海交大光电产业和智能制造工程师中心等一批平台。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依托平湖市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先后为津上精密、新宝等10多家企业定制专业技术人才超3000人。同时,面向国际,在德国设立海外孵化器,对接平湖的机床产业,通过承接德国产业资源,加快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吸引机床产业海归人才落户平湖。目前,平湖已累计引进了机床产业海归人才超20名。

 

“十四五”投资300亿元,宁海打造千亿级光伏储能产业

    近日,宁海举行储能产业链线上融合论坛,百余名来自国内外储能产业领域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代表、专家、知名投资机构代表“云上”参会,为宁海光储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根据新出台的《宁海县光伏+储能产业培育实施方案》,“十四五”规划期间,宁海将打造全省千亿级光伏储能产业新高地,投资累计达300亿元,新增光伏组件产能18GW以上,宁海本地总产能突破22GW。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王连邦从产业基础、招商方向、政策扶持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宁海未来光储产业布局和发展情况。储能领跑者联盟、浙能集团研究院以及中方财团战略发展中心的代表、专家围绕产业技术、场景应用、实现路径等方面做了专题演讲。来自江苏、浙江等地的6家公司代表以“双碳背景下储能发展的关键词”为主题开展了圆桌对话。

    近年来,宁海立足自然资源优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强顶层设计,全链式推进“光伏+储能”产业培育。目前,已有东方日升、旗滨集团、震裕科技等光储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在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及宁海经济开发区梅桥区块布局设点,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完善。

下一步,宁海将继续在产业规划、投资引资、产业培育及品牌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与储能产业领军企业、优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携手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到2025年浙江拟建近50座加氢站

          近期,浙江省发改委召开媒体吹风会,介绍《浙江省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相关情况,提出到2025年规划建设加氢站接近50座。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生态基本形成,产业链上具有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氢燃料电池相关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积极进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公交、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接近5000辆,规划建设加氢站接近50座。

  在氢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方面,《实施方案》支持企业利用工业副产氢、工业有机废物制备车用氢气。开展海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支持氢气储运装备研制及产业化,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液氢储运、固态储存以及管道配送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及工程示范。

  《实施方案》提出,将以省级示范区为重点,鼓励地方积极招引国内外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制氢和储氢装备等龙头优势企业,布局一批产业链项目。支持整车龙头企业研发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动省内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上企业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