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商会通讯第159期
2021-10-27 08:49:42

 

进出口规模保持全国第三 浙江外贸再创佳绩

    过去一年,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但随着我国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浙江省作为外贸出口大省,也是中国外贸业发展的缩影。浙江外贸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全国的贡献率已经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特别是外贸总量常年位居全国第四的浙江在今年1至2月超过上海,跻身全国前三,并且三季度来延续了这样的势头。

    10月18日,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进出口总值达3万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出口2.16万亿元,进口833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31.9%。与2019年同期相比,全省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3.3%、28.3%和48.5%。

    今年一季度到三季度,浙江外贸持续发力,单月进出口、出口规模多次创历史新高。二、三季度,浙江进出口总值分别达到1.06万亿元和1.07万亿元,连创历史季度新高。

   多元市场、多点开花,为浙江外贸持续增长提供动力。一方面,浙江在传统外贸市场保持稳定:前三季度,浙江对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4857.7亿元和445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21.4%;另一方面,浙江在新兴市场同样表现不俗。浙江对东盟、拉美、非洲前三季度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4.4%、40.2%和20.6%,同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02万亿元,同比增长23.4%。

  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机电高新产品拉动出口增长明显。前三季度,全省出口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8.0%,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1.2个百分点。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6795.2亿元,同比增长9.8%,占出口总值的31.4%。成品油、医药品分别出口349.1亿元、347.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倍和61.9%。

    资源类产品和机电高新产品进口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资源类产品进口合计拉动全省进口增长12.5个百分点。同期,机电产品进口1364.6亿元,增长35.3%,拉动全省进口增长5.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口920.2亿元,增长46.8%,拉动全省进口增长4.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全省加工贸易快速回升。前三季度,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2137.3亿元,增长18.9%,增幅较去年同期提升25.8个百分点,占我省外贸总值的7.1%。

    外贸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前三季度,全省有进出口记录的企业达到90477家,同比增加6126家,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同期,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2.26万亿元,增长22.5%,占我省外贸总值的75.3%;外资企业进出口4861.1亿元,增长23.4%;国有企业进出口2528.9亿元,增长24.1%。

 

万丰钻石系列飞机闪耀亮相珠海航展

     9月28日,第13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盛大开幕。万丰奥特控股集团(简称“万丰集团”)旗下企业万丰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简称“万丰飞机”)携旗下钻石DA20、DA40、DA42、DA50、DA62、HEMEP等六款通航飞机精彩亮相珠海航展,这是万丰飞机继2018年之后再度参加珠海航展,此次参展项目分室内展和室外展、静态展及动态展,面积更大,形式更丰富多样,全方位展示了万丰通航产业的硬核实力,其中钻石DA50、DA62飞机、HEMEP混合动力多引擎飞机是本届航展的亮点。

    历经六年的长足发展,万丰先后并购了捷克飞机制造项目、钻石加拿大飞机制造公司、钻石奥地利飞机制造公司、加拿大DFC航校,已拥有钻石飞机4大系列、8个基本型、18款机型以及AE系列飞机发动机的全部知识产权。万丰飞机工业在全球已拥有4个飞机制造基地(中国2个、奥地利、加拿大)、3个航校培训基地(中国、奥地利、加拿大)、1个飞机制造工程中心(中国)、3个飞机设计研发中心(奥地利、加拿大、捷克),形成了全球布局的飞机研发生产制造格局。在售后服务方面,万丰飞机工业在全球在90多个国家设立了192个服务中心,为全球各个地区的客户提供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持,实现国内国外遥相呼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发展。

    在国内,万丰飞机工业正全面打造“一个总部、四个基地、七个区域交付中心”,形成以飞机整机与零部件研发制造为核心,涵盖机场建设、通航运营、航校培训、低空服务、航空俱乐部等六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自2020年以来,万丰飞机工业先后和全国知名航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一度创造了中国通用飞机制造领域单一机型年交付量的历史记录,并持续拓展欧美、非洲、亚太市场,产品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万丰航空工业在大力拓展航空运动赛事、飞行驾照培训、空中旅游等新兴业态,助力中国航空运动、旅游经济转型发展。去年成功承办了全国轻型飞机运动员领航科目集训,今年承办的第二届全国轻型飞机锦标赛将于10月30日-11月3日在浙江万丰航空小镇隆重召开。

 

物产中大元通电缆加快成果转化

    近日,物产中大元通电缆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采煤机光电复合电缆推向市场,从客户招投标、产品试用到正式采购,公司董事长杨兆文忙得不可开交。“创新,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杨兆文介绍,今年研制成功的这款产品,经权威机构检测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得到不少大型煤矿企业的认可。

    电线电缆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行业洗牌竞争激烈。如何让一条线缆闯出名堂?这些年来,物产中大元通电缆致力于技术创新,强化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从一家中小型企业迅速跃升至国内第一梯队,基本确立了特种电缆行业的领跑位势。据统计,从2016年至2020年,该企业整体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43.86%,今年线缆销售预计增长68%,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创新,是成为头部企业的“敲门砖”。采煤机光电复合电缆一直依赖进口,在运行过程中会频繁受到不同角度的弯曲、拉伸等多种机械应力作用,电缆容易断芯,是国内电缆行业亟待解决但又未能突破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物产中大元通电缆开展导体抗拉单元与导体绞合退扭工艺、高强度绝缘和护套配方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经过2年半的不懈努力,攻克了光纤不耐弯折的技术瓶颈,还解决了电缆护套不抗拉等问题。

    打破传统封闭式创新模式,寻求外部院校力量,这是物产中大深化创新驱动的路径之一。去年,物产中大集团和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电缆研究院”,共同致力于研发高质量、高水平、高溢价能力的高端化产品。今年4月,陶瓷化硅橡胶防火布电线的问世,正是校企合作的结晶。面对市场对安全可靠电线产品的迫切需求,双方共同研发,采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特殊材料,终于攻克了线缆行业单层绝缘低温瓷化的国际性难题。

 

盾安环境上半年电子膨胀阀营收同比增长108.54%四通阀同比增长86.38%

      盾安环境日前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亿元至3.5亿元,同比增长259%至285.5%,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

  在经历股东流动性危机带来的整体性业务冲击后,盾安环境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减负瘦身”、聚焦主业,创出历史同期最佳业绩。公司表示,这一方面得益于各类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如电子膨胀阀和四通阀增长显著;另一方面,公司供产销各方面资产运营效率显著改善。

  作为盾安环境重要的业务板块,制冷配件业务为公司业绩献力颇多。今年上半年,公司电子膨胀阀营收同比增长108.54%,四通阀同比增长86.38%。

  除了在“传统主场”持续发力外,盾安环境在新能源领域亦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今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了140%。

  据介绍,盾安环境已与包括比亚迪、蔚来、理想等主机厂,法雷奥、空调国际、马瑞利等车用空调系统厂及银轮、拓普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建立了合作;与宁德时代、宇通、中车、一汽解放等在商用车电池热管理领域已产生供货业绩。

 

瑞立轨道车辆无油风源系统亮相2021北京国际轨道展览会

    10月9日,2021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以下简称:2021北京轨道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北京轨道展是国内行业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传播力最强的品牌展会,以“智赋城轨,慧行致远”为主题,涵盖轨道交通行业全产业链。

    2021北京轨道展上,由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实现国产替代的浙江省首台套产品——瑞立轨道车辆无油风源系统和无油空压机系列产品,与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产品平台、新一代导轨式胶轮智慧捷运系统、轨交专用防火墙及解决方案……一系列战略首发的创新产品,同台亮相。

    此次瑞立展示的轨道车辆无油风源系统系列产品,是瑞立2008年进入轨道交通领域以来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是瑞立在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国产化进程道路上取得的新成就。其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绿色环保、无油化、轻量化的优势备受瞩目,受到了专家院士、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行业协会、采购商等高度肯定。

 

                                                                                                                                                                         三企业萧山“牵手” 联合开发新能源智能车

    10月12日,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新吉奥控股集团以及亚太集团在萧山正式“牵手”,三方将强强联手、整合资源,联合开发轮毂电机分布式驱动新能源智能商用车。

    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是经省政府批准的全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平台,主攻智能网联汽车“卡脖子”技术,聚焦重大原创性创新成果。新吉奥集团拥有新能源商用车整车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等资源优势。亚太集团则有先进的轮毂电机、智能网联、线控底盘等技术。三方将以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智能物流车为切入点,努力实现“1+1+1>3”,进而深入新能源智能商用车领域。简单来说,就是在智能网联的理念下,新吉奥的底盘上加持亚太的轮毂电机分布式驱动技术。轮毂电机技术,被誉为汽车“三电技术”的最重要方向之一。业内人士认为,轮毂电机的产业化还有“最后两公里”,这也是迈向产业化市场中最为艰难的。而在轮毂电机方面,亚太是国内最早布局该技术领域的企业之一,并在产业化方面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亚太机电的轮毂电机技术已成功搭载于“达芬骑机车”实现了批量化应用。此次三家企业强强合作,共享优势资源协同发展,以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为切入点,共同推进新能源智能商用车,是顺应产业发展需要,也是助推我省快递经济和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第130届广交会观察:浙江外贸企业展新姿 发力拓国际市场

    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10月19日,首次线上线下融合举办的第130届广交会落下帷幕。

    本届广交会浙江省(含杭州、宁波)线上展共有展位11949个,参展企业4944家,约占全国出口展线上展位总数的19.9%,是全国展位规模较大的省份之一;线下展共有展位4848个,参展企业1537家,约占全国出口展线下展位总数的24.2%。

    本届广交会首次线上线下融合举办,有的企业选择线上参展,有的企业仍旧赶赴现场参展,有的企业则是线上线下齐发力。其中,不少企业已是多次参与广交会的“老面孔”,也因广交会发展壮大,更能体会广交会的意义所在。

   “我们会根据企业战略规划有选择性地参加其他展会,但是每年的广交会是一定会参加的。”湖州埭溪振华工贸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位笑雨表示,企业自2004年参与广交会以来,伴随着广交会的步伐逐步发展壮大。“我们的大部分客户都来源于广交会。”其认为,广交会也是企业会见老客户的极佳“窗口”。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除继续拓展国际市场外,该企业还聚焦国内市场,已投入20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开发一些产品。位笑雨介绍,本次线下参展,企业成交额达一百多万元,此外还新接洽了八个国外优质客户,后续将进一步沟通对接,促成合作。

    作为浙江省属国有大型外贸企业,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是这个舞台不折不扣的常客,公司自成立以来开始参加广交会,46年来从未缺席。

    在时隔3届后首次回归线下的第130届广交会上,浙江土畜董事长张斌被推荐为浙江省交易团唯一的 “老广交”代表,受邀参加广交会开幕式。

    对于张斌而言,广交会具有非凡的意义,公司通过广交会积累的客户占到总客户比例的70%以上。时过境迁,广交会见证了浙江土畜从年出口额仅数十万美元的小企业壮大成为年进出口超8亿美元的商贸集团,而如今首次采用线上线下同时办展的第130届广交会,更是拓宽了进出口行业的发展空间。

 

主攻新智造,创建10家“未来工厂”绍兴实施智能制造五年提升行动

       日前,在绍兴市智能制造五年提升行动动员暨“未来工厂”建设推进会上提出,未来五年,绍兴市将以新智造为主攻方向,实施智能制造五年提升行动,力争创建省级“未来工厂”10家。

  据介绍,从2019年起,通过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绍兴市13个传统行业掀起智能化改造热潮。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改造1320家,提前完成三年行动计划777家的目标任务。涉及智能化改造的行业由原来的13个传统产业,扩展到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33个领域。“绍兴制造”正加速向“绍兴智造”转型。

  在智能制造五年提升行动中,绍兴市将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智能工厂和数字工厂为主体,大力建设新智造企业群体。同时,还将大力建设新智造产业集群,为绍兴打造智造强市提供保障。绍兴市提出,力争到2025年,建成省级“未来工厂”10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家,市级智能工厂100家,市级数字工厂1000家,实现全市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

  “未来工厂”是引领新智造发展的现代化工厂,代表着绍兴新智造的方向。据了解,全市已有3家企业入选2021省级“未来工厂”试点,分别是浙江医药、卧龙电驱、亿田厨电;6个区(市、县)全部入选2021省级新智造集群(区域)试点,实现满堂红。  

    作为全球电机行业龙头,卧龙电驱在会上分享了“未来工厂”建设经验。2020年,卧龙电驱打造了一个无人化、智能化的电机“黑灯工厂”,只要点一点预设参数,生产线便能实现从物料调度到电机下线全流程连贯操作。在“黑灯车间”里,原本需要2天的制造周期缩短至2小时,实现24小时无人干预下的不间断生产。“一天能生产8万台电机,生产成本、产品不良率、能耗等都大幅降低,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卧龙电驱信息管理负责人马海林说。

  

缙云:用科技创新打通转型“堵点”

     “两个工作站的落成,将为我们企业源源不断地注入科技创新的新动能。”10月12日,浙江天喜厨电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吕挺如是说,在丽水市缙云县相关部门积极联系下,今年公司落成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目前正在申报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通过研发新品、开拓市场,今年1月至9月,公司销售额超过18亿元,同比增长57%。

      装备制造业是缙云的优势产业。锯片、锯床的产销量占据国内市场的七成以上。制造业一路向前的同时,缙云也面临一系列转型“堵点”。

      “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落入低附加值的陷阱,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利润空间有限。”缙云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缙云作为26个山区县之一,区位优势不明显,科技基础薄弱,外部竞争激烈,产业发展压力大。

      近年来,缙云聚焦科技创新,通过创新引领打通转型“堵点”。数据显示,缙云目前共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县域科创指数跃居山区26县榜首,并入选了“科创中国”浙江省级试点县。

      以数字化手段分析企业诉求,帮助企业突破瓶颈。缙云搭建锯切大数据中心,集成市场信息和相关生产企业设备运行数据,实现从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全流程数据跟踪和分析。

      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应用成果,缙云建成一批加速器、孵化器,为新生的企业和项目提供标准厂房、生产设备,入住技术检测等第三方服务机构,配套人才公寓等生活设施。缙云还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近50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累计签订技术合同134项,总额达3.32亿元。

 

以龙头企业为支点激发“乘数效应”常山轴承产业“二次崛起”

     “我们每年30%的产品份额都用于供给斯凯孚集团。”近日,位于衢州市常山县的浙江赛赛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各条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公司负责人毛赛赛告诉记者,行业龙头企业斯凯孚集团进驻常山后,极大提高了公司的业务量,同时也推动公司产品提质升级。

  常山县是浙江省最早发展轴承制造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常山县着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作为“支点”,撬动整个轴承产业链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

  在常山轴承产业的“二次崛起”布局中,斯凯孚集团便是这样一个“龙头”。看中了常山轴承产业的稳固基础和当地政府的贴心服务,全球轴承行业巨头瑞典斯凯孚集团的斯凯孚中国小圆锥滚子轴承生产基地项目(即常山皮尔轴承有限公司)落地常山,并于2019年4月投入生产。

  “斯凯孚集团的进驻,补上了常山轴承产业缺乏高端品牌的短板,持续拉动整个产业迭代升级,带动了当地轴承锻、车加工企业的发展。”常山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小飞说,目前,斯凯孚常山生产基地一期已建成,实现了预期产值5亿元的目标,年亩均税收达到15万元。

  在常山本土轴承企业——浙江双明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汽车轮毂轴承套圈产品出炉后马上被发往斯凯孚常山生产基地。公司总经理徐小俊说:“自从与斯凯孚集团合作以来,企业对标提质,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技改和员工培训。”徐小俊坦言,与龙头企业“结亲”后,产品质量提档升级,配套订单源源不断。 

  如此的正向带动案例,在常山的轴承产业发展中并非个例。“我们要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最紧要的就是做大蛋糕,坚持‘产业为王,工业强县’。”常山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为扩大产业集聚,当地实施了工业提振行动,构建“领跑者、竞跑者、跟跑者”梯次培育链,像斯凯孚集团这样的“领跑者”龙头企业带领着近百家“竞跑者”和“跟跑者”企业“乘风破浪”。

  “今年我们抓住机遇,借助新政的东风积极发展。”常山县鑫龙轴承有限公司负责人毛燕燕说,不久前,常山县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轴承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其中就有关于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县外企业合作加盟的奖励政策。为此,该公司积极“攀高枝”,与海宁上通优必胜轴承有限公司合作,以股份出让的形式“联姻”。

   截至目前,常山县共有轴承企业100多家,全年实现产值40亿元。预计到2025年,全县轴承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助推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电机产业大脑上线

    10月15日至16日,双碳经济与企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暨浙江省电机产业大脑上线仪式在绍兴市上虞区举行。

    电机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动力系统,有关数据显示,耗电量已占工业用电量的75%以上,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60%左右,电机产业“双碳”战略的推进意义重大。

    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浙江省电机产业大脑上线。据了解,电机产业大脑立足于电机及驱控系统产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面向电驱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提供多场景的数智化产品和业务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电机产业大脑应用场景主要涵盖“政府侧”和“企业侧”两个方面。“政府侧”随着数据流的持续汇聚,数据的类型和规模都将呈指数级增长,通过平台数据的智能分析处理获得量化、客观、高效的结论,为政府提供电机产业从微观到宏观的全产业动态,助推电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侧”重点围绕产业生态、新智造应用、共性技术三大方向建设电机产业大脑。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产业间、政企间、企社间的连接与协同,促进市场资源要素畅通流动、配置优化,打破产业领域数字壁垒,消除中小企业数字鸿沟,为小微企业赋能,加速释放产业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通过邀请各类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加大电机产业大脑影响,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有效推动整体产业向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为企业生产经营赋能,提升电机企业在国内及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据介绍,电机产业大脑在未来5年内将陆续接入国内外重点电机产业链企业,力争打造成为“面向世界、连接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全球化产业大脑,从而带动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为全球电机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浙江农机装备创新研发推广联盟正式挂牌

    10月11日,浙江省农机装备创新研发推广联盟第一次全体成员大会暨授牌仪式在浙江省农科院顺利召开。

    经选举,省农科院当选为联盟理事长,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四方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为副理事长,浙江省农科院农业装备研究所为秘书长单位。

    今年8月,浙江召开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双强行动”正式拉开序幕,浙江省农机装备创新研发推广联盟孕育诞生。

   “联盟集聚全省、全产业链的45家优势单位,有科研院所,也有农机制造、推广以及销售的企业,从研发、制造、应用再到到推广,形成全产业链闭环。”浙江省农科院装备所所长俞国红介绍说。

    浙江是农机大省,农机产值位列全国第四。但是由于“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形地貌特点禀赋,适合浙江丘陵山地的机械化率不高。联盟重点围绕丘陵地形地貌和农业产业机械化、农业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推动丘陵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成为“机械强农”的有力“助推器”,有效推进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