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商会通讯第129期
2020-08-24 15:53:57

“进博会”浙江团签下13.9亿美元大单

11月8日,浙江交易团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采购成交集中签约仪式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巴西、南非、德国等12个国家的26家参展商和国内22家知名进口企业现场签约26个项目,累计意向成交13.9亿美元。
  “这是以浙江交易团为主办的唯一一个集中签约,26个签约项目中既有牛肉、红酒等进口食品,也有机器人、数控机床这样的高端装备,这既是浙江交易团参加‘进博会’招商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这几年浙江进口贸易快速发展的缩影。”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进博会我省先后组织一万五千余家企业的近4万名专业人士报名参会,落实1400多家重点采购商和160多家进口平台企业。
  据悉,浙江省交易团省属国有企业交易分团集中签约仪式上,物产中大集团、省交通集团、省旅游集团、省盐业集团等多家省属国企分别与伊藤忠商事、通用电气、德勤等国际知名企业,在农产品、食品、铁矿石、木材、医疗器材、旅游服务和咨询服务等领域签订了10个合作项目。截至11月8日下午,省属企业共达成签约40个项目,总成交额达7.8亿美元。
  此次“进博会”中最贵的展品是什么?答案是:单体价值2亿元的AW189型直升机。在签约仪式上,直升机再次成为全场焦点。湖州南浔浩天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与俄罗斯Aviation Technology Center Zvenda 公司签约,将采购“米-2”直升机和“米-171“直升机,总金额达数亿美元,成为现场总价最高的签约项目。
  如此大手笔采购直升机,打算做什么?湖州南浔浩天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望星告诉记者,引进的直升机将应用于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空中巡检、立体交通调度与指挥等诸多低空领域。
  近几年来,我国的低空域逐渐开放,我国的民用直升机拥有量依然较少,市场空间较大。“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形成集研制、试验、飞行、维修维护、教学培训、飞行表演等综合性服务于一体的直升机产业基地。”丁望星说。
  据了解,智能及高端装备进口正是此次签约的重点。除了直升机之外,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了上千万美元的加工中心,浙江电咖汽车则采购了机器人设备。从这场签约中我们也能看到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勃勃雄心。

 

众泰汽车将亮相广州车展

     11月16日-25日,众泰汽车将携新能源汽车Z500EV Pro等九款“智美中国车”和自主研发动力总成,亮相广州车展。
     广州车展上,众泰汽车全面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 Z500EV Pro、ET450、E200 Pro三款新能源纯电动车型全面亮相。届时,纯电动中级轿车Z500EV Pro将正式全球首发上市,开创众泰新能源产品在国际车展上市的先河。Z500EV Pro最大续航里程可达440km,具有越级大空间、流体美学设计、绚丽LED灯光组合以及全方位安全保障和智能科技配置。采用全新家族式设计的纯电动SUV车型ET450和升级款小型纯电E200 Pro也将首度亮相。

同时,众泰汽车兼顾传统动力汽车,携SUV系列T800、T700、全新T600、T500、T500六座版、T300参展,其中SUV车型全新T600更是众泰经典车型T600的全新升级款,而T700是众泰汽车旗下首款中大型SUV……9款车型组建的“智美中国车”阵容将为消费者带来未来出行美好生活的新体验。
     众泰汽车经过十几年的不断积累,在自主研发方面不断缩小与合资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核心“三大件”均已实现自主。在动力总成方面,众泰汽车为本次车展带来了2.0T GDI发动机和七速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箱eDCT350。其中,2.0T GDI发动机采用缸内直喷技术,历时3年精心打造,具有强劲动力,同时能使整车的平顺性能、操纵的稳定性以及舒适性都达到最优状态。eDCT350七速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箱更是一款扩展灵活,具有适用性广、驾驶舒适性好、操控性强、起步快、低油耗等特性优势的产品。

 

诺力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

被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拟创建名单

近日,浙江省经信委公布了2018年度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拟创建名单,“诺力智能化节能型电动叉车智能工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下称诺力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或平台)位列其中。
  近年来,诺力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大力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诺力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打造集智能化仓储物流、智能化产品开发、智能化制造和智能化管理为一体的智能工厂为目标,以工业机器人、数控激光切割机等智能核心装备和MES、SCADA、PLM、ERP、WMS等先进软硬件系统为支撑,以企业标准化管理为准绳,全力构建企业协同管理体系,实现设计、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仓储等多部门的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以打通人机互联、机物互联、机机互联、人人互联的信息通道,满足人、机器、生产线的随需交互和融合相通,实现对智能工厂设备层仓储物流立体仓库、数控机加下料线、焊装自动化线、喷涂自动化线、总装自动化产线的全方位管控和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全力助推诺力智能制造,构筑行业标杆示范。
  诺力将以此平台为基础,逐步以“互联网+”实现企业与企业间的协同制造、协同设计、协同供应链,并带动智能工厂外环的协同发展,打造企业间的联合体,形成共同配套发展壮大的态势。

 

万丰飞机精彩闪耀珠海航展

第12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11月6日在珠海盛大开幕,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的700多家展商参展。万丰航空携钻石全系列飞机及多款运动机精彩亮相,成为本届航展一大亮点。

大国重器,长空亮剑 。开幕式上,歼-20新涂装新编队新姿态起飞、国产矢量发动机歼-10B上演“首秀”、“空间站核心舱”惊艳亮相……系统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强军的新成就,让国人为祖国军事科技力量的新跨越倍感骄傲和振奋。
     万丰航空携旗下的钻石系列DA20、DA40、DA42、DA50、DA62、DA62MMP飞机,以及ALTO等9款飞机参展,款型数量仅次于中航工业和解放军空军。万丰钻石以其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享誉全球,平均2-3年完成一款新机型的开发取证,飞机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和航电系统、几乎无需维护的全复合材料机身,代表着同级别飞机最高水平。精英客户对万丰飞机的款式、性能、安全性青睐有加,市场占有率全球遥遥领先,今年销售预计增长30%以上。截至发稿,万丰展位已接待来自全球的50000多人次驻足观展、试乘试坐。现场达成500多架意向性订单。
     当晚举行的“万丰钻石之夜”答谢会,One World、One Diamond、One Family的理念深受客户认可。亮相珠海航展,是万丰航空首次全方位在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崭露头角,彰显了万丰航空工业的雄厚实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伟大的新时代,万丰航空将续写“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的新篇章,为全球共享航空技术发展成果作出新贡献。

 

海亮集团机器换人提质增效

      理料、排料、送料、衔接、定位、释放……一个个铜管接件就出来了。俯瞰车间, “埋头”生产基件的不是工人,而是60多组四轴机器人。数十个机器人有节奏地挥舞机器臂,这一幕生产场景蔚为壮观。
  负责海亮铜管道管件部车间智能化改造的工程师吴斌介绍,整个车间共布置了四轴以上机器人60多组,其中六轴机器人共17组,所有工序设备均按照生产需要进行了智能化改造,采用机器人作业,人工从17个人减少到4个。2016年开始,海亮股份相继实施了4个省级“机器换人”项目,涉及生产线信息化建设及智能化改造。据了解,今年该公司又实施了两个省级智能化“机器换人”改造项目,其中精密环保型铜及铜合金管件智能化制造技改项目改造完成后,在保持生产线产能不变的基础上,劳动生产率可提高25%,用工减少200人,节电1000万千瓦时,年节水0.72万立方米。
  除了加快已有产能的数字化改造,海亮集团继续加大实体主营业务投资力度,今年投资61亿元在诸暨启动有色智造工业园项目,计划用地1000亩,上马深(精)加工高精度铜管、铜棒和高效铜导体材料项目目前一期300亩土地指标已批复,预计明年3月中旬投入试生产。


怡达快速电梯“绿色智造”魅力足

湖州市南浔区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内,萨瓦尼尼钣金柔性生产线近期正开足马力赶制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据悉,企业创新能力强劲,并已成功创建省绿色企业,产品深受市场青睐,目前企业正努力冲刺四季度,争取实现“全年红”。

 

海宁光伏企业加码创新闯难关

      近日,在海宁市袁花镇工业园区,总投资约80亿元、占地350亩的浙江晶科能源双倍增首期项目主体内,7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室内装修。半年时间,这个占地百亩的单体车间已经成形。
  “新建车间面积是普通车间的3至5倍,是为了引进自动化、数字化设备和系统,打造智能工厂。”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前三季度,企业营业收入已达96.89亿元,同比增长11.6%。根据计划,双倍增一期项目将在2019年底前投产,项目的上马有望让晶科能源“如虎添翼”。
  作为国家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全省县域规模最大的光伏行业集聚区之一,目前海宁约占全省光伏产能的25%。今年以来,尽管光伏行业面临巨大调整压力,然而在晶科能源、芯能光伏、正泰新能源等一批光伏龙头企业反而借势做大做强。在它们的带领下,今年前三季度,海宁22家光伏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6.22亿元,交出了稳中有升的成绩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海宁光伏产业研发经费达3.15亿元,新产品产值率更是高达82.5%。
  “海宁光伏产业起步较早,通过抓创新、筑平台、促转型,正成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海宁市委主要负责人说,尤其今年以来,海宁大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企业走向高效益、产品转向高品质、平台趋向高能级,在工业经济领域特别是光伏产业掀起了一场“品质智造”革命。
  牵线搭桥,助企业吸纳国际研发资源。在海宁市科技局帮助下,前不久,晶科能源旗下研究院成为了嘉兴地区唯一的新能源领域“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依托该平台,企业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0余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攻坚7项顶尖技术。“目前我们已研发出业内最先进的可量产N型高效电池技术,并有望实现电池零衰减。”晶科能源研究院博士研究员张林介绍,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保障公司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筑巢引凤,引导光伏产业链加速集聚。在袁花镇,规划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的阳光科技小镇,已经拔地而起。“突出产业导向,精准招商,有针对性地补全大企业上下游产业链。”袁花镇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小镇以光伏、光热、光电高端制造为主导,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拥有超亿元企业7家,小镇核心区块众创空间项目也已确定意向入驻企业30余家,并配套设立产业基金。
  “我们新引进了智能质检员,准确率可达99.97%。”海宁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玮智说,作为一家落地投产不久的企业,海宁经信局曾辅导开展“两化融合”项目,让企业尝到智能化甜头。当地政府还帮助解决了800多名员工的住宿难题。良好的营商环境,坚定了企业技改、增资、扩产的信心。对包括光伏企业在内的重大产业项目,海宁组建“进企破难”服务小组,已协调解决棘手问题10余个。

 

湖州引进底特律18亿美元新能源纯电动整车项目

在日前举办的2018湖州开发区投资贸易科技人才洽谈会上,总投资18亿美元的底特律汽车年产10万辆高端新能源纯电动整车项目签约。据悉,这是湖州开发区史上投资额最大的外资项目,将于2022年产量达到5万辆,产值超200亿元。
     作为引进该项目的部门---湖州开发区投资促进一局相关负责人形容招引过程是“一波三折,柳暗花明”。据悉,招商部门于今年4月接触到该项目,一直跟踪项目,到了7月时得知被其他地区占得先机,开发区领导当机立断,赶赴上海和江苏与企业详谈,多次洽谈到深夜。之后,经过企业的考察与开发区领导和部门的进一步努力,企业最终选择与湖州开发区签约。“我们曾四处寻找伙伴,能与我们分享理念,而且可以提供优质平台能让我们成长,最终有家的归属。”底特律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秀山说,湖州市政府及湖州开发区在推动经济发展和驱动创新方面为外界称道,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是区域的典范。通过前段时间的深入洽谈,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湖州及湖州开发区良好的商务环境及优越的服务理念。“该项目的落户,将真正完善开发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湖州开发区乃至全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据悉,湖州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集聚了以微宏动力、创亚动力等为主力的上游企业,以安达汽配等为主力的中游企业,以恩驰汽车为主力的下游企业,但是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一直是一个短板,底特律项目的入驻,为开发区这一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悉,底特律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于2008年在英国成立,由前英国莲花汽车集团执行董事和莲花汽车科技工程公司全球总裁林秀山创建,公司主要研发和生产高端纯电动汽车,目前拥有50多项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包括车联网和轻量化技术等电动车核心技术。
     公司已开发完成首款SP:01纯电动跑车,在英国工厂量产,现已在亚洲和欧洲各地陆续上市销售。目前,公司已与阿斯顿马丁达成最新跑车平台合作,共同开发SP:02跑车,预计于2019年投放欧洲市场。目前,公司在欧洲市场已有7000辆的乘用车订单和500辆的跑车订单,均已收到客户的预购定金。
     该项目将于明年年初开工建设,24个月后建成投产; 2021年实现量产;2025年年产10万辆高端新能源纯电动整车,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28亿元以上。“我真诚地相信,在湖州提供的坚实基础上,我们一定能发展为世界级的创新型公司。”林秀山说。

 

吉利年产60万台变速器长兴生产基地项目有序推进

      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基地里一派忙碌施工景象。在这里,吉利年产60万台变速器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用地已全部平整完毕。该项目今年2月落户长兴后,建设进度按照时间表有序推进,这个月底各种工程机械“大家伙”就将进场,开始桩基工程施工。
     吉利年产60万台变速器生产基地项目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据悉,目前自动变速器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与日俱增,而这恰恰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软肋。目前国产自动挡乘用车中,60%左右搭载的是进口自动变速器,剩下的40%也主要来自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这导致很多自主品牌车型在自动变速器匹配上处于被动地位,也使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落户长兴的吉利自动变速器生产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高性能自动变速器技术从研发到制造的核心能力。该项目将为国内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王瑞平表示,吉利变速器采用了众多国际领先技术,可使整车油耗下降近15%至20%,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优势将更加凸显。
     据吉利集团预测,今年中国自动变速器市场需求预计将达到30万台,2019年达74万台,2020年达120万台。目前吉利在建项目产能规划60万台,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变速器60万台扩产项目也已经提上日程,届时,总产能将达到120万台。”吉利长兴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产业化副总监罗屏透露。
     吉利年产60万台变速器生产基地项目也是长兴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一步。据了解,近年来,长兴从自身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出发,通过“腾笼换鸟”不断布局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吉利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先后落地,高端制造产业集群正呼之欲出;以新能源电池为核心,涵盖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材料等方面的新能源产业正“串珠成链”。“我们将继续依托现有项目,持续招大引强,壮大高端产业集群。”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春兰表示。


 

  1. 企业管理杂记

 

杭州永磁托起“超级高铁”

最近,一批高性能磁钢从杭州永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永磁”)的生产车间运往西南交通大学,它们将被应用于全球首个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环形实验线平台,这批磁钢能力非凡,拼成轨道所产生的导向力和悬浮力能够让高温超导体像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空气中。这枚“悬空的钉子”就是时速超千公里“超级高铁”的雏形。
  磁钢出自杭州永磁研发团队之手,没有它,“超级高铁”的设想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杭州永磁研制出这块磁钢之前,鲜有技术突破。
  这块金属,外观上普通到不能再普通。这是记者看到“超级高铁”轨道用磁钢时的第一感觉。
  但金属块充上磁就会变成应用于“超级高铁”上的核心材料。这块80毫米×50毫米×30毫米的磁钢里包含万亿个磁性单元,数量远超一般磁钢,一旦充磁,这万亿个磁性单位就会像持枪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一起,指向一个方向源源不断释放磁力。巨大的磁力能让整列高铁悬空,并保证运行过程中的完全平稳。
  致密的磁性单元排列间隔分毫不差,发力方向完全一致才能让磁钢的性能达到极致,“超级高铁”在运行中才不会出现偏差,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而这“一发”仅为万亿分之一。
  实验过程紧锣密鼓,分析出结构,马上从实验台转移到小型生产设备上生产,一块块稀土矿被熔成液体,通过反应凝结成粉末,再重新组合,达到理想的结构。“精力必须高度集中,确保磁性单元有序排列,一发现问题,就要马上推翻方案从头开始。”研发人员介绍说,磁性单元密度达不到,排列不规律是常事,吃饭睡觉想的都是原料配比和分子结构。
  充磁,实验的最后一步,也是研发团队最紧张的时候。“显微镜下的结构不会说谎。”这是杭州永磁研发人员总结出的经验教训。研发团队的每个人都忘不了距离成功的“一步之遥”,无数次论证得出了近乎完美的配比方案。
  杭州永磁董事长贾贵元心里清楚,这块磁钢的意义不仅是企业研制新产品,更是国家轨道交通提速的重要一环。
  “永磁速度”根植在企业发展的基因里。1993年,桑塔纳轿车车速里程表用磁钢国产化的任务同样由杭州永磁承担,研发团队攻关半年,将性能超过德国标准的磁钢片送到崇明岛,打破国际垄断。2007年,同样是半年,杭州永磁研发成功特制铝镍钴磁钢,磁钢随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遨游宇宙。
  现在,责任落在杭州永磁这支由80后、90后组成的年轻团队肩上。
  更加复杂的理论计算和越来越紧迫的时间让每个研发人员熬红了眼,之前的经验教训全都转化为动力,磁钢结构出来,研发中心鸦雀无声,一步之遥背后很可能是从头开始的空欢喜。
  最后一次实验,磁钢充磁,性能达标,可以量产。
  生活因为充满戏剧性才成了故事。研发中心里,杭州永磁总工程师冒守栋对着一块写着密密麻麻公式的黑板发呆。他在考虑的是一块国家级大科学装置专用磁钢的结构,这是属于他的故事。
  2015年,中国科学院委托杭州永磁研发一种具有超高一致性的磁钢,磁通波动范围控制在1%以内。中科院一直致力于产品研发,为了这块磁钢,跑遍中国所有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始终无法取得突破。磁钢领域摸爬滚打38年,如此之高的性能要求,贾贵元也是第一次遇到,此前,杭州永磁生产的磁钢磁通波动范围的极限在3%到4%之间。
  这块磁钢是科学研究基础之基础。国家级大科学装置支撑着国内多项基础研究,磁钢性能不达标,这个装置就无法以最佳状态运行。“你有没有兴趣研究一下这个。”贾贵元拍着冒守栋的肩,把方案递给他。
  激动、惊喜、忐忑,冒守栋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这块磁钢,是他的“老朋友”。
  在加入杭州永磁之前,他就在中科院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块磁钢,产品、技术、流程全部由国外垄断,别说学习,看都不让看一眼。”他回忆起当年出国考察时的点点滴滴,凡是涉及到关键材料,国外科研机构的遮遮掩掩,大门紧闭让他无奈。“有苦说不出,只能埋在心里。”被技术卡脖子是科研人员过不去的坎。
  这次,杭州永磁为他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新舞台。“材料随便用,团队自己组,设备不够先进尽管提。”贾贵元同样重视这次研究,军人出身的他对国家级攻关项目的投资从不含糊。
  对突破的追求,杭州永磁矢志不渝。在这座浸润了38载的老磁钢厂里,铝镍钴、钐钴、钕铁硼等高端永磁材料生产制造国际领先;新能源汽车制造所用磁钢的专用生产线正全力开动;经过3年实验,轨道交通用磁钢从实验线走上生产线实现大规模量产……但与以往相比,这次是对磁钢领域顶峰的冲刺。
  面对久违的“老朋友”,攻坚大幕由此拉开。抽调科研主力,组建精英团队,调试实验设备,购置稀土矿产,准备工作一气呵成。
  磁钢结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稀土金属比例必须严格控制,身处中国磁钢领域从未涉及过的高端领域,杭州永磁为了研究这块磁钢,报废掉的稀土矿原材料就价值几十万元。
  杭州永磁研发人员的办公室书架上,摆满了专业书籍,无一例外。他们早已是磁钢领域的高端人才,但对技术的追求始终让团队保持学习,几百次试验,上千种可能,多年的技术积累让成功水到渠成。
  如今,国家级大科学装置装上杭州永磁生产的国产磁钢,使用效果全面辐射长三角地区,但攻关还在继续,各种新型研发设备陆续搬进1000平方米的新建研发中心,磁钢性能还在不断提高。

 

上一篇:机电商会通讯第130期
下一篇:机电商会通讯第1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