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jiang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Import & Export of Machinery & Electronic Products (ZJCCME)
今年5月,在浙江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丰机电)被评为浙江省制造业先进单位,区人大代表、兆丰机电董事长孔爱祥进行了接牌。屹立萧山制造业30年,孔爱祥一直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在他看来,科技创新是时代背景下能够保证企业始终走在前列的关键因素。
作为萧山老牌企业中的典型,兆丰机电的起点算不上华丽。1998年,孔爱祥认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大好发展前景,毅然投入市场经济浪潮,彼时,汽车轮毂行业还处于几乎被西方垄断的困境中,孔爱祥带着几十号员工白手起家,在夹缝中努力前行,试图寻找破局的关键。
在经历了几年的“摸着石头过河”后,孔爱祥终于在错综复杂的市场中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赛道”,2001年,当多数企业仍处于手动工具的阶段,兆丰机电已引进多种自动化设备,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上遥遥领先。为进一步实现科技创新,孔爱祥斥资创建了兆丰机电研究院,亲自带领团队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的差异化竞争理念,多次在行业内率先推出新产品、新技术。
2014年,兆丰机电开始全面推行“机器换人”方针,以机械手代替人工操作,开辟出数条无人生产线,成为行业内首个将工业机器人应用于轮毂轴承单元生产线的企业,“机器不会疲劳,能长时间保持绝对精准,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孔爱祥表示。同时,由于机械手最重要的“大脑”是兆丰机电自主研发,原本1亿元的进口成本也被压缩到了3000万,而最让孔爱祥欣慰的,是在此过程中团队智能制造理念的不断深化,孕育出一大批智能制造领域的工匠型人才,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兆丰机电的产值和利税已是当初创业时的1000倍,但孔爱祥对科技创新的探索却从未止步,随着又一轮时代交替,他的目光锁定在了AI+新制造上,通过前期的研究试点,目前AI技术已逐步融入兆丰机电的生产制造全流程,或将建成行业首家真正意义上的工业4.0“智能”工厂。
近年来,萧山投入大量资源成立“北斗七星”科创平台,希望以此助推萧山企业高速发展。作为一名企业家人大代表,孔爱祥凭借多年商海浮沉的经验,察觉到平台与企业间这种互利模式实际却难以深化,究其原因,是平台先研发还是企业先注资之间的矛盾,“平台需要先有资金注入才能研发,企业又需要先看到成果才能控制风险。”这也导致顶尖科创成果在萧山企业中开花结果的寥寥无几。
经过深入分析思考,孔爱祥联想到了网购,“这个问题与当初‘卖家先发货还是买家先付款’大相径庭,最后是支付宝的出现,给予了双方保障,如今平台和企业间其实也只差这样一个保障。”在走访调研了多家企业后,他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政府搭建“科技支付宝”平台的建议》,在区人大的协调下,相关部门根据萧山实际,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安心宝”制度,企业只需将经费的10%作为保证金放入“安心宝”账户,待科创平台完成研发后再支付尾款,形成“先研后付”的全新模式。同时,兆丰机电带头开设首个账户,与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达成合作,在“安心宝”的加持下,研发进程稳步推进,振奋了大批企业投入前沿技术研发的信心。
今年,孔爱祥的关注点从企业转向了城市建设,他发现萧山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轨道交通建设却在全市略显滞后,尤其是机场城市大道范围,沿线存在众多大型企业,公共交通覆盖率却很低,大批员工和市民面临出行难问题。他在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新增城市轻轨”的相关建议,希望通过合理布局轻轨路线,打通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实现与杭州主城区的深度融合。
不论是作为企业家还是人大代表,孔爱祥始终认为有耕耘才会有收获,他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引领萧山制造业迈向新征程,围绕企业、群众关心的问题积极履职担当,建言献策,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代表力量。